[微风]英国大宪章作用有那么大吗? 1215年,泰晤士河畔风云变幻,一场硬碰硬的“权力PK”在一片草地上上演。这场PK的产物,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宪章》。 这份文件被后世吹捧得神乎其神,被称为“自由的基石”和“宪政的圣经”,但实际上,它与自由、民主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大。 《大宪章》的诞生,源于约翰国王的暴虐统治。这位国王在军事上屡战屡败,失去了大片领土,被嘲讽为“失地王”。 为了筹措军费,他对贵族、市民和教会进行了无度的搜刮,引发了各界的不满。约翰国王还与教皇发生冲突,导致英国的宗教活动陷入停滞。 最令人不满的,他频繁收取“盾牌钱”,17年里就收了11次,而他的祖上三代加起来才收了11次。除此之外,他还设立了各种名目繁多的税收,对全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割韭菜”。 《大宪章》的核心内容包括:保障教会自由,限制盾牌钱,商议征税,统一各种标准,保障部分自由人(主要是贵族)的权利,允许商人自由贸易,成立监督国王的委员会等。 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这份文件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贵族特权,与真正的自由、民主还有很大距离。而且,《大宪章》的实际效力也很差。 约翰国王签完字就反悔了,继续与贵族争斗。亨利三世也想削减宪章条款,结果被贵族狠狠教训了一顿。双方就这样反复拉扯,宪章成了一纸空文。 不过,《大宪章》作为英国宪政的起点,还是有其历史意义的。它反映了当时英国王权和贵族势力的均衡。这与中国古代皇帝做错事要下“罪己诏”的情况不同。 在欧洲历史长河中,类似《大宪章》的文件还有匈牙利的《黄金诏书》和塞尔维亚的《杜尚法典》等。这些文件让贵族享受特殊待遇,维护“传统权利”。 但为什么只有英国的《大宪章》如此出名?原因在于其他国家的类似文件削弱了王权,导致国家内乱,最终被其他国家吞并。 这说明王权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需要一个平衡。英国之所以能发展出宪政,与其岛国地理位置,远离欧洲大陆纷争也有关系。 总而言之,《大宪章》既是一份封建文件,也是一个自由的象征。它的实际效力可能没那么大,但象征意义却非常重要。 与其说《大宪章》造就了英国,不如说英国造就了《大宪章》。它的历史地位,需要结合当时的英国国情来理解。
[微风]英国大宪章作用有那么大吗? 1215年,泰晤士河畔风云变幻,一场硬碰硬的
睡觉的青岛
2025-01-31 19:25:48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