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年,曹丕伪造了一封刘备的密信,让新投降蜀汉谋士黄权回国。黄权回信义正辞严道

我心凛雨 2025-01-31 14:33:12

222年,曹丕伪造了一封刘备的密信,让新投降蜀汉谋士黄权回国。黄权回信义正辞严道:“你我君臣之份已尽,若有来生或可再续吧。”曹丕读罢感叹:“黄权真是个正人君子啊!”然后下旨重赏黄权。岂不料,这一切早已被黄权看透…… 当时,曹丕表面上似乎是被黄权的忠诚所打动,可黄权的心思却早已不是曹丕能轻易猜测的。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谋士,黄权的聪慧早在一众人才之中便显得鹤立鸡群。纵使当时蜀汉气数已尽,他依旧能在乱世中洞察大局。曹丕显然低估了黄权的聪明才智,若他了解黄权真正的打算,恐怕连这点伎俩也无法得逞。 黄权一方面表面上顺从,按理说曹丕会觉得这个谋士愚忠,感动不已。曹丕其实也没想到,黄权当时发的那封回信,不过是巧妙的掩饰。他明白,自己如今只是为一个已经注定的局势所困,留在魏国,只能等死。故而才会借这封信装作忠诚、假意感谢,然后把“来生再续”的话语,巧妙地塞入其中,以此为自己铺路。 这封信的内容,虽看似是断绝了与曹丕的任何联系,但实际上黄权早就料到,曹丕必然会看透信中的字里行间,心生怀疑。所以,这封回信巧妙地为黄权的行动开辟了另外一条路。曹丕一旦下旨奖励黄权,实际上黄权便已经有了自己出走的合法理由。 黄权在那段时期没有急于接受曹丕的赏赐,而是等着局势的发展。他心知,曹丕的内心始终矛盾重重,一方面想要利用黄权,一方面又对黄权心存疑虑,怕他反叛。而黄权聪明地没有急着对曹丕表示过多的感激,而是巧妙地在回信中写下“若有来生”,这是留给自己退路的关键。曹丕越是以为黄权是个忠臣,反而更容易放松警惕,未曾想到黄权的心思早就不在魏国。 待到奖励的时机一到,黄权终于表面上接受了曹丕的重赏,暗地里却做好了准备,离开了魏国。他的离去似乎并不突然,曹丕虽然感慨,但似乎并没有因此而过于警觉。他觉得黄权既然以如此高洁的名义离去,那也不必过多追究。然而,这其中的玄机,曹丕永远也无法明白。 黄权的离去让曹丕一时不知所措,虽然他表面上得到了一些安慰,认为黄权心怀大义,但他不知道的是,黄权之所以离开,并不是因为对魏国的忠诚,而是因为他早已看清了自己的命运。他深知,无论是蜀汉还是魏国,最终都会迎来一场血雨腥风,而自己注定无法在其中生还。于是在曹丕的“荣誉”背后,黄权选择了隐退,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或许有人会认为黄权是一位空有名声的智者,却没有能够把握机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但事实上,黄权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也为未来的命运做好了铺垫。曹丕虽在一时感叹黄权的“忠诚”,却终究没有看透这个谋士的深思熟虑。而黄权的做法,则充分展示了他超凡的智慧与对未来局势的精准判断。 点个赞关注我,一起探索历史趣事。

0 阅读:2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