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真是愚蠢的可爱,当他被司马懿囚禁在家中断粮的时,他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随后满足了他的要求,送去了粮食。 当看到司马懿命人送来的粮食时,曹爽这个人头猪脑的玩意还在感激司马懿,感慨的说到:“司马公却无害我之心,时至今日尚有热汤饼果腹,我愿足矣”。话刚说完一大批军士闯入府中,说曹爽蓄意造反,按律当夷灭三族,没过多久曹爽三兄弟就被司马懿咔嚓了。 这种情节,乍一看仿佛是一场天大的乌龙,甚至有点像电视剧里的经典情节——好心送饭,结果反被致命一击。可是,放到三国那种尔虞我诈、权谋交织的时代,这种悲剧似乎也就不那么令人惊讶了。曹爽或许真的是个“头猪脑”,虽然在做事上没什么心机,但他绝对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走到了一个完全无法回头的死胡同。 要知道,曹爽的愚蠢,并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司马懿的盲目信任上。回顾他的前半生,其实从他身上就能看到那种典型的“政治小白”特质。年轻时,曹爽仗着自己是曹操的后代,靠着父亲和兄长的庇护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可惜,越是年轻越容易骄傲自满,他的个性又偏软弱,缺乏真正的政治眼光和判断力。早些年,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司马懿这个人在背后早就像一只静静潜伏的老虎,随时准备吞掉自己。 司马懿的狡猾与心机,这一刻可谓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送粮这件事,表面看起来像是在施恩于曹爽,实际上却是在给自己制造一个借口,伺机而动。送去的粮食,无疑是在让曹爽放松警惕,让他以为自己真的被司马懿看作朋友,甚至感激司马懿的“仁爱”。这样的假象,恰恰是司马懿谋划的关键一步,他知道曹爽心软,只要给他一丝希望,便能让曹爽掉以轻心,彻底埋葬自己的危险。 可怜曹爽,这一刻真的是“愚者有愚福”。他正陶醉在自己的感激之情里,根本没有察觉到已经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司马懿并没有因为曹爽的感激而改变自己的计划,相反,越是曹爽相信他,司马懿就越有机会让这个“傻小子”自投罗网。 曹爽被司马懿反间计所害,冤不冤呢?当然冤。可是,在三国的权谋斗争中,谁又能躲得开命运的陷阱呢?曹爽没有自己的智慧,身边也缺乏真正的良师益友。反观司马懿,虽然不是什么“英俊少年”,甚至看上去比较老成持重,但他的谋略和耐性,让他最终从曹魏内部崛起,控制了大权。 这场悲剧的核心,实际上就在于曹爽的“愚昧”。他看似处于强大的家族背景之中,但却没有意识到,政治斗争远非依赖家族背景能够稳操胜券的。司马懿给他送饭这一行为,外表看似是恩惠,实则早已暗藏杀机,曹爽自以为得到了“温情”,却没有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局中的一颗棋子,最终他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惩罚。 至于曹爽的结局,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他的三兄弟最终都未能逃脱同样的命运,这种彻底的“家族断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残酷和无情。而这些,只不过是曹魏内部权力斗争的一部分,司马懿的最终胜利,也为后来的晋朝奠定了基础。 点个赞关注我,一起探索历史趣事。
曹爽真是愚蠢的可爱,当他被司马懿囚禁在家中断粮的时,他向司马懿借粮,司马懿随后满
我心凛雨
2025-01-30 23:48:14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