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人文挣扎 读加缪,一定要把自己置身于二战后的世界里,只有理解人的生命曾经历过会时时面临严重威胁,生活毫无安全感和希望所言,甚至常常无家可归的处境,体会到当时人们对前途的苦闷和迷惘,才能知道为什么理性、科学和乐观会被荒诞哲学⁺所取代。 正是因为人们普遍感受到这个世界是荒诞的,人存在也是荒诞的,荒诞哲学才会应运而生。 还有一本和《局外人》一样将人物置于审判位置的名著——《红与黑》,同样是冲动之下开枪杀人,同样在审判中不肯虚与委蛇,同样在神父要的忏悔前义愤填膺,同样本来都有机会免于一死的两个人,最终都选择坚持自己,为什么作者要把故事情节往这个方向发展? 加缪在题为《艺术家及其时代》的演讲中说道:“面对时代,艺术家既不能弃之不顾也不能迷失其中。如果他弃之不顾,他就要说空话。但是,反过来说,在他把时代当作客体的情况下,他就作为主体肯定了自身的存在,并且不能完全服从它。换句话说,艺家正是在选择分享普通人的命运的时候有足了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艺术的目的不在立法和统治,而首先在于理解。” 这种观点让加缪的内心极具原则性,二战期间当巴黎沦陷后,他秘密地活跃于抵抗运动。 二战结束后他宁愿与昔日的好友萨特决裂,也不愿改变自己对世界荒诞性立场的看法。 《局外人》中,世界只想要你给出它想要的东西,这样的世界对于人来说是就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这样的世界又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 从《局外人》到《西西弗神话》,是巴黎沦陷后的世界,被敌国占领且无力反抗的日子,就像身处永罚的荒诞世界中一般,在这里世界既不会告诉我们如何幸福,也不会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幸,人人都无法逃脱却又要力争反抗,那就假设自己幸福,只有假设自己幸福,把永罚过得幸福,这才是反抗,才是尊严的体现。 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是幸福的,是因为西西弗和当时沦陷在巴黎的人们一样,都是在这种条件下唯一可能的反抗形式,而反抗才能体现尊严。 从《西西弗神话》再到《鼠疫》,就算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安宁被打破,世界充满了荒诞,人也应该充分调动自身行为并活出意义,这才是从《局外人》到《鼠疫》,加缪荒诞哲学的完整表现。 1957年,他以“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为什么加缪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人文挣扎 读加缪,一定要把自
长江有大中
2025-01-30 01:22:01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