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国也面临着火复杂的外部环境。为了打破新中国的国际

帽客 2025-01-29 23:44:11

1963年,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国也面临着火复杂的外部环境。为了打破新中国的国际外交困局,国家主席刘少奇决定对柬埔寨等国家进行访问。然而,一场针对他的国际刺杀小队,正在秘密活动。 1961年9月,中国国家安全部门收到情报,台湾保密局已经探知刘少奇将于1963年访问柬埔寨等国家的计划。于是派出了王牌特工张霈芝,前往南越西贡的第三工作站,指挥暗害刘少奇的国际刺杀行动。 张霈芝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后,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站,即金边组,具体执行暗杀任务。这个计划被命名为“湘江计划”。 1962年2月,他在当地花重金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秘密特务小组,成员包括从台湾派来的特工和在当地收买的柬埔寨人、越南人等。他们精心设计了多种谋刺方案,包括在在刘少奇受邀欣赏电影或戏剧的公共场所投掷手榴弹、以及在刘少奇的食品内投放毒药等。然而,这些方案都因为风险大、命中率不高或难以实施而被否决。 最终,张霈芝等人决定在刘少奇访柬的必经之路上“挖地道、埋炸药”。他们选择了从机场到柬埔寨王宫的一条必经之路,计划在路边的一所房子地下挖通暗道,埋设大量的炸药和雷管。引爆的时间预计在1963年5月1日刘少奇一行从机场到金边时进行。 为了实施这个计划,台湾保密局通过越南中转,向西贡秘密运送了很多暗杀武器,包括炸药、雷管、消音枪支、燃烧弹、手榴弹等。这些武器被秘密运送到金边,并隐藏在了暗道内,等待着引爆的那一刻。 与此同时,中国安全部门也察觉到了台湾特务的阴谋活动。196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安全领导小组,由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任组长,以确保刘少奇出访的安全。 1963年4月,刘少奇如期对印尼展开国事访问。国家安全部门发现,此时台特分子在印尼的活动异常频繁。虽然安全部门的同志确定敌人一定会搞暗杀活动,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方法还无从知晓。 为了搞清楚敌人的阴谋,中央安全领导小组决定派遣袁庚和公安部的杨世瑞等人组成一个先遣小组,提前赶赴柬埔寨,部署刘少奇访问柬埔寨的安全保卫工作。先遣小组到达柬埔寨后,立即展开了紧张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名叫肖华的华侨起到了关键作用。肖华原本是金边的一个普通市民,因为生活所迫而加入了台湾特务组织。然而,他心中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不愿意做任何伤害祖国的事情。于是,他悄悄地找到了中国驻柬埔寨办事处的同志,将台湾特务的阴谋做了汇报。 我国安全部门的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授意肖华继续潜伏在台湾特务组织内部,收集敌人的情报。肖华答应了这一要求,并继续与台湾特务保持联系。 在肖华的帮助下,中国安全部门逐渐掌握了台湾特务的动向和计划。然而,要完全揭开这个阴谋的面纱,还需要破译台湾特务之间的密信。 1963年4月11日,台湾特务陈海在越柬边界将一个装着两只雷管的纸盒子秘密交给肖华,让他一定要亲自交到农稔详手中。肖华趁机将这一情报汇报给了中国安全部门。 与此同时,中国安全部门还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了台湾特务存放在越柬边境交通站的10封密信。这些密信是台湾特务之间沟通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了刺杀刘少奇的详细计划和人员名单等信息。 然而,这些密信的破译工作却异常困难。因为它们采用了复杂的密码和加密方式,使得破译工作进展缓慢。为了尽快破译这些密信,中国公安部紧急派遣了解密专家姚良骏前往金边协助工作。 姚良骏到达金边后,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破译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经过一整夜的焦急等待和反复尝试,终于在天亮之时成功破译了这些密信。 密信的内容让中国安全部门大吃一惊。原来,台湾特务已经计划在刘少奇从机场到王宫的路上埋设炸药进行暗杀。而且,他们甚至还准备了多种备用方案,包括在刘少奇观看湄公河划龙舟比赛时用消音枪进行射杀等。 在得知了台湾特务的阴谋后,中国安全部门立即采取了行动。他们与柬埔寨政府紧密合作,共同部署了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 首先,他们加强了刘少奇访问路线的安全警戒和巡逻力度。在刘少奇从机场到王宫的路上,部署了大量的警卫人员和警察进行巡逻和警戒。同时,还安排了轻型坦克和直升机在空中和地面进行立体防护网式的巡逻和警戒。 其次,他们加强了对刘少奇住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刘少奇下榻的酒店和房间周围部署了严密的警卫力量,并对房间进行了彻底的安全检查。同时,还安排了专人负责对刘少奇的饮食进行安全检查。 最后,他们加强了与台湾特务的斗争和情报收集工作。通过潜伏在台湾特务组织内部的肖华等人提供的情报和中国安全部门的努力侦查,成功抓捕了多名台湾特务并缴获了大量的暗杀武器和证据。 在柬埔寨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刘少奇于1963年5月1日安全抵达金边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访问期间,他与柬埔寨领导人进行了深入的会谈和交流,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

0 阅读:26
帽客

帽客

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