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年,评剧界巨星小白玉霜溘然长逝。护士整理遗体时,神色骤变,脱口惊呼:“天哪!”只见小白玉霜手掌中,留下了一些字迹。 1967年的冬天,北京某医院里发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当护士在整理一位逝者的遗体时,突然惊叫起来:“天哪!看!她的手掌里有字!” 这位逝者,正是被誉为“评剧皇后”的小白玉霜,她的手心里,用血写下了十二个字:“我没有文化,你们不要欺负我。” 这短短的一句话,像一声哀鸣,承载了她一生的委屈与不甘,也让她的悲剧人生彻底展现在世人面前。 小白玉霜,原名李再雯,1922年出生在河北滦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为了维持生计,她的父母不得不将年仅五岁的她卖给评剧演员白玉霜当养女。 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与评剧紧紧相连,虽然名义上是养女,但她在剧团里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杂工。 每天忙于干粗活、伺候养母的起居,稍有不慎就会挨骂甚至挨打,她在这样的环境下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 她的童年几乎没有娱乐,唯一的“放松”就是在台下偷听养母和其他演员的排练,那些评剧唱词、身段,她只看几遍就记了下来。没人教过她,但她学得飞快。 一次,剧团演员病了,没人顶替,她鼓起勇气登台,不仅毫不怯场,还以流畅的唱腔和准确的动作震惊了在场的观众。 她的天赋被剧团注意到,但也让养母对白玉霜心生戒备,害怕她有一天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1937年,她的命运迎来了重要的转折,那一年,养母白玉霜因个人感情问题离开剧团,剧团失去了支柱。 为了挽救剧团,她在15岁时被推上舞台,临时顶替出演《秦香莲》,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场大戏,也是她第一次真正站在聚光灯下。 尽管之前从未正式演过主角,但她凭借过人的领悟力和努力,在没有排练的情况下完成了整场表演,震撼了所有人。 自此,她成为剧团的台柱子,并获得了一个新的艺名——“小白玉霜”。 小白玉霜的表演天赋让她迅速在评剧界崭露头角,她开始跟随剧团四处演出,名声越来越大,养母白玉霜的回归让她的生活再次蒙上了阴影。 养母看到这个昔日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炙手可热的新星,内心的不满逐渐显现出来,她多次在剧团内刁难小白玉霜,甚至在舞台上刻意制造麻烦。 但小白玉霜并未因此退缩,她用一次次精彩的表演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1942年,养母白玉霜因病去世,年仅35岁,她的离世让小白玉霜彻底接过了“白派”评剧的传承。 此后,她挑起了整个剧团的重担,带领着剧团在全国各地演出,《秦香莲》《杜十娘》《玉堂春》等剧目成为经典,奠定了她“评剧皇后”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她更是积极参与评剧的改革,创作了许多反映工农兵生活的新剧目,如《九尾狐》《刘巧儿》等,推动了评剧艺术的现代化。 她的成功背后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心酸,年轻时,她为了报答恩人赵清才的救命之恩,与他结为夫妻。 但婚后不久,她发现自己无法怀孕,而这一切竟是因为养母早年在她饮食中下药所致,这一真相对她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她的婚姻因此逐渐破裂,最终走向了终结。 1946年,她在天津演出时结识了当地的地痞佟海山,佟海山表面上假装热心帮助,实际上却强迫她与其交往,甚至霸占她的财产,对她拳脚相加。 她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脱离这段关系,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她的控诉无人理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佟海山因罪行累累被处决,她才得以重获自由。 解放后,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评剧事业中,在党的支持下,她不仅成为全国文代会的代表,还创作了许多经典剧目,并带领剧团到全国各地巡演。 尽管事业上不断取得突破,她的个人生活却一直波折不断,特别是在1960年代末的特殊时期,她被卷入了政治运动,失去了继续演出的机会。 她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遭到严厉的批斗和审查,她的住所被抄,她本人被关押在“牛棚”里,精神和肉体都饱受折磨。 对于一名以舞台为生命的艺术家来说,这种状况无异于毁灭,她原本寄希望于生活能有所转机,但一次次的失望让她的内心渐渐崩溃。 1967年,她在彻底绝望中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服毒后,她的遗体被送往医院,当护士发现她手心中的那十二个字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沉默了。 她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一生的痛苦,也留下了对那个时代的最后控诉。 小白玉霜的一生,就像她在舞台上演绎的《秦香莲》。 在戏里,她是那个为了孩子忍辱负重、与命运抗争到底的母亲;而在现实中,她则是那个不断与社会压迫斗争的“秦香莲”。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苦情戏”,却未能摆脱命运的桎梏。 她的离世,让人们不仅记住了她的悲剧人生,也更加意识到评剧艺术对那个年代的重要性。 她的生命虽短暂,却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点亮了评剧的舞台。 即便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她的名字依然在评剧史上熠熠生辉,而她的故事,也将永远为人所传颂。
教资面试就是一场巨大的沉浸式表演啊哈哈哈
【1点赞】
用户17xxx56
魔鬼横行
安大人
用血写到手掌心?写不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