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称:青蛙、田鸡 • 分类:属于无尾目、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 •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 • 保护级别: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4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国内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二、外貌特征 • 体型:成蛙体长一般为7~8厘米,体重为50~60克,最大个体重可达100克左右。黑斑蛙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 • 头部:头部略呈三角形,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 • 皮肤与颜色:皮肤光滑,背面基色为黄绿色、深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纵脊线,由吻端直到肛部。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 四肢: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有利于游泳和跳跃。 三、性格特点 • 黑斑蛙喜群居,常几只或几十只栖息在一起。 四、生活习性 • 活动习性:黑斑蛙习惯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捕食,白天常躲在沼泽、池塘、稻田等水域的杂草、水草中。黑斑蛙捕食时先蹲伏不动,发现捕食对象时靠近并迅猛地扑过去,用舌卷入口中。 • 食性:蝌蚪期为杂食性,主要摄取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浮游生物等食物。变态成幼蛙后,食物以节肢动物昆虫纲最多,如鞘翅目、双翅目、直翅目等害虫,对农业有益。 • 繁殖习性:黑斑蛙的繁殖期在4~7月份,雌蛙会在水边产卵,每次产卵2~3.5千粒。受精卵在水中孵化成蝌蚪,经过40~50天发育成幼蛙后上岸生活。 • 冬眠习性:黑斑蛙在每年的10月到12月份或11月开始冬眠,钻入潮湿的泥洞或泥缝里,或向阳的坡地及砂质土壤中,深度约为10~17厘米,在东北寒冷地区可钻入沙土中120~170厘米以下,次年3月中旬出蛰。
青蛙‖井底之蛙,黑斑蛙🌹
小瑞爱解说
2025-01-27 14:23: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