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冬,300多名日军让一地主带路寻找游击队,走到一个山洞时,地主谄媚道:“太君,翻过这个山头,就是营地了。不如休息一晚,明天再去。”殊不知这是地主诱敌的计谋! 地主名叫黄有,出生于1889年,住在黑龙江汤原县义兴村。 黄家人丁兴旺,在本地购买了200余响土地,还有十余匹马。 黄有善于经商,处事公道,在屯子里渐渐声望日隆。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开进了东北,侵占了黄有的土地,残酷的社会现实逼迫黄有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从1933年开始,中共就广泛发动群众,在东北各地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黄有见中共游击队是一支秋毫无犯的正义武装,觉得跟着游击队一定能将日军赶出东北。 于是他不顾家人的苦苦规劝,携带百余担粮食,加入了游击队。 一时之间,黄有加入游击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汤原县。 日军知道后,绑走了黄有的弟弟,还在黄家大院安营扎寨,企图引诱黄有上当。 不过,黄有始终没有踏进日本人的陷阱,和敌人打起了消耗战。 等敌人走后,黄有趁着夜色,摸黑回了家,一把火点燃了大院,以此向众人彰显自己抗日的决心。 归队以后,黄有加入了中共,成了一名党员。 他本来就有文化,便当上了司令部的副官。 游击队的不断壮大,引来了敌人的忌惮。 为此,关东军在东北设想了保甲制,想利用这一制度,断绝游击队和群众之间的联系。 保甲制度起到了作用,游击队的处境一天比一天艰难。 1937年冬季的一天,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尽情摇曳,在石场屯的游击队接到消息,敌人要来围剿。 游击队队长便决定向山里转移,黄有则伪装成当地百姓,探听敌人的消息。 可惜的是,跟随日本的伪军中有人认识黄有,日军便强迫黄有带路寻找游击队的营地。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300多名日军就带着黄有进山了。 机智的黄有对日军说:“游击队的营地一天一变,要想找到不是很容易。” 在拖延战术下,日本人在山里绕了几天,一点收获也没有。 失去耐心的日本人威胁黄有,再找不到营地,就要杀了他,并将尸体喂狼。 黄有却很镇定,笑着说:“太君,我知道,还有一处营地。” 黄有一边走,日军则不放心,在后边做记号。 黄有看到后,心生一计,谄媚道:“太君,这样走,太慢了,我知道还有条路,可以快速找到营地。” 等到一个山洞里,黄有说:“太君,翻过这个山头,就是营地了。不如休息一晚,明天再去。” 日军想来也是,便原地休息。 夜晚,黄有趁敌人不注意,赶紧逃跑。 不知道跑了多少路,黄有才被游击队战士发现。 游击队根据黄有提供的消息,组织40余名战士袭击了这支日军。 然而,在逃跑中,黄有的四肢被冻伤,因没有及时用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参考资料 《地主黄有》中国军网
1937年冬,300多名日军让一地主带路寻找游击队,走到一个山洞时,地主谄媚道:
岁月长河浅笑谈
2025-01-27 02:19:11
0
阅读:405
James
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