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包围大常村,情急之下,常大娘把肖华司令员藏在枣堆里,谁知日军尝了一个枣子后,却说:“把枣子都拉走!” 常大娘,原名刘相会,年仅九岁时,她便成为了大常村的童养媳,嫁给了聋哑丈夫常培仁。 刘相会与丈夫育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家庭生活逐渐安稳。 1937年,面对日军的不断侵扰,德州人民展现了坚定的抗争决心。 1938年,八路军肖华率领部队开辟了以乐陵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常大娘毅然加入抗日行列。 她不仅从事挖掘壕沟、传递情报等工作,还在家中藏匿伤员、提供物资。 常大娘的家,成为了冀鲁边区和靖远县的活动据点。 1940年,那时,肖华正在常大娘家里办公,突然,汉奸带领日军兵力闯入了她的家。 常大娘迅速将肖华藏在了院子里堆放的枣堆里,并安排儿子常树芬用假装翻墙逃跑的方式吸引敌人注意。 常大娘成功让敌人无功而返。 她深知抗战形势严峻,敌人的扫荡愈加频繁,便决定为八路军提供更为安全的活动场所。 根据上级指示,常家承担了挖掘地下通道的重任,这些通道将为三地委和靖远县的机关提供办公场所。 他们一家人几乎是孤军作战,除了偶尔需要外部帮助时才会找人协作。 在这项工作中,常大爷虽然耳聋,但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做事非常周到。 常大娘将一根绳子系在常大爷的腰间,每当洞下装满土时,常大爷就用力将土车拉上。 为了不引起村民的怀疑,常家将挖出的土分批处理,一部分填入沟里,另一部分则被运到村头的空地上,再用稀泥掩埋成粪堆的模样。 地委书记李广文的办公地点设在西屋地下,洞口就藏在喂牲口的石槽下。 地下室内布置简单,除了一张饭桌和几把小凳子外,最重要的是一个紧急出口。 这个出口通向西墙外的沟边,留有一层半尺厚的土层,万一发生紧急情况,稍微用脚一踢,土层就会崩塌,地下的人员可以迅速逃向安全地带。 其他几个地下办公室也有类似的设计,它们互不相通。 常大爷虽然失聪,也不识字,但他凭借过人的记忆始终能准确地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文件。 每次同志需要文件时,他从不出错。 然而,当地有个汉奸“贾钱儿”,他知道常大娘与八路军有接触,曾多次前来搜查。 每次搜查时,尽管常大爷因为聋哑无法提供信息。 一天,靖远县独立营副营长张子斌在与敌军周旋时不幸扭伤了脚,鬼子追得非常紧,张副营长只能躲入常大娘家。 常大娘将他引导进屋,迅速移开灶台下的铁锅,露出一处隐藏的地道。 战士藏进地洞后,常大娘告诫他不要轻易露面。 她还安排了大儿子在院子的苞米堆后待命,她告诉儿子,只要听到她敲打水缸的声音,就立刻翻墙离开,保全自己。 不久后,日军果然出现在了她的院中。 一个翻译走到她面前,询问是否见过陌生人。 常大娘故作不知,装作听不清楚,并连连摆手试图蒙混过关。 正当日军准备离去时,他们的视线被院中的枣树吸引。 日军指挥官命令士兵爬上树摘下所有枣子带走。 此时,常大娘看到了逃脱的机会,立即敲起了水缸,发出急促的呼喊。 她的儿子听到信号,迅速翻墙而出,成功引开了日军的注意。 趁机,常大娘把躲在地洞中的游击战士带出来,指引他逃向无人之处。 游击队员临走时,看了看常大娘的家,心中记住了这个住所。 日军发现被误抓的是常大娘的儿子时,才意识到自己抓错了人,便悻悻离去。 她的家成为了许多八路军干部和战士临时的栖息地。 她为他们提供食物、住所、甚至是生病时的护理。 不论是谁,只要进入常大娘的地道里,都能感受到一份母亲般的关怀。 她的儿子常树芬曾经回忆道,母亲一直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 1945年,常大娘的事迹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中共渤海区地委赠送给她一面锦旗。 毛主席听闻她的事迹后也给予高度评价。 常大娘81岁时,身体逐渐衰弱,她住进了医院。 县委领导前来探望她,询问她的愿望。 常大娘坚定地表示,自己一直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最终,在她病床前,她举起右手,完成了入党宣誓,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参考文献:[1]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J].党员干部之友,2015,0(9):F0003
1938年,日军包围大常村,情急之下,常大娘把肖华司令员藏在枣堆里,谁知日军尝了
夜色晨曦微醺时
2025-01-27 00:01:10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