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男子丧偶后娶邻村二婚女,一天,男子回家时竟看见妻子与一老头拉扯,妻子哭喊拒绝,男子怒火中烧,抄起铁锹便冲了过去。
男子叫李享知,在妻子离世后,他独自拉扯着3个孩子。
女子叫李水英,离异后带着小女儿艰难度日。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享知和李水英相识了。不久后,两人结婚,一个特殊的家庭就此组建,他们要共同抚养6个孩子。
1999年的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李水英的前夫嗜赌如命,2个大女儿被虐待,孩子爷爷带着她们来投奔。
李享知看着两个孩子脸上的淤青,心疼得眼眶泛红,他没有丝毫犹豫,大手一挥,“进来吧,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李水英在一旁默默流泪,既为女儿们的遭遇痛心,又感激李享知的善良。
从那以后,李享知身上的担子更重了,9口人的生计全落在他一人肩上。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中午随便吃点干粮,又接着忙碌。
傍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他还会强打精神,摸摸孩子们的头,笑着问他们今天过得怎么样。
尽管家庭条件艰苦,李享知却始终坚持供所有孩子读书。他常对孩子们说:“你们要好好读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爹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们。”
为了多挣些钱,农闲时他还去镇上的工地打零工。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也渐渐长大,差异也慢慢显现出来。李水英的两个继女学习格外出色,每天晚上,她们总是认真地复习功课,书本被翻得有些破旧。
而李享知的亲生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压力,或许是学习天赋的差异,初中毕业后就选择辍学去打工。
李享知看着亲生孩子离开校园的背影,心中满是无奈和愧疚。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有些迷茫。
“是我没本事,没能给孩子们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早早出去受苦。”他在心里默默自责。
村里渐渐有了一些非议的声音,“李享知真是傻,供别人的孩子读书,自己孩子却去打工。”“就是,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这些话传到李享知耳朵里,他只是默默不语,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李享知的大女儿李悦,却十分理解父亲。一天晚上,她来到父亲身边,轻声说:“爹,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那些人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你供姐姐们读书,我知道你是为了她们好,我出去打工也能帮家里减轻负担。”
李享知看着懂事的女儿,眼眶湿润了,他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悦儿,是爹对不起你。”
“爹,你别这么说,你已经做得够好了。”李悦靠在父亲肩上。
时光飞逝,李水英的两个继女不负众望,一个考上了研究生,一个考上了博士。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家里像过年一样热闹。
李享知拿着通知书,手都在微微颤抖,他激动地说:“好,好啊,你们有出息了,爹这么多年的苦没白吃。”
继女们也没有忘记李享知的付出。工作后,她们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家里的情况,关心李享知的身体。
每次回家,都会带很多东西,给李享知买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带礼物。
有一次,继女李敏回家,拉着李享知的手说:“爸,要不是你当年收留我们,供我们读书,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你就是我们的亲爸,以后我们一定会好好孝顺你。”
李享知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暖的,他笑着说:“只要你们过得好,爸就知足了。”
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艰难困苦,有过他人的非议,但家人之间的爱却从未减少。
李享知用自己的爱和坚持,为孩子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他就像一棵大树,为孩子们遮风挡雨,成为他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