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位四川考生的高考作文因为字迹无法辨认,特地请来了专家,经过鉴定,确

粉墨叔叔登场 2025-01-26 18:44:40

2009年,一位四川考生的高考作文因为字迹无法辨认,特地请来了专家,经过鉴定,确定了这个考生居然是用甲骨文写的作文,由于内容偏题,最终只得到了6分。本来无学可上的他,最终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开学没多久,他的专属导师就直呼这样的学生没法教,甚至不惜选择辞职。 2009年的高考季,一位来自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考生黄蛉,用一篇让人大跌眼镜的作文,在茫茫考海中脱颖而出。 他的作文字迹犹如天书,让阅卷老师一筹莫展,特请专家鉴定后,竟发现黄蛉使用的是甲骨文,还穿插了少量金文和小篆,这样的考卷在高考历史上恐怕是头一遭。 甲骨文这个流行于商周时期的象形文字,堪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时至今日它的很多奥秘都还未被破译,一个高中生能用这样的文字写作文,光是听上去就够拿得出手了,但让人遗憾的是黄蛉的这篇作文因为跑题,最终只得到了区区6分。 这个出身平凡的少年从小就与父母聚少离多,他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内向孤僻的性格让他难以融入群体,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与书结缘并迷上了古文字。 什么"獬豸"、"麤"、"筓",这些神秘的符号,成了他最好的玩伴,他沉浸在"猜谜"般的探索中,琢磨甲骨文的用法乐此不疲。 只可惜痴迷的代价是偏科,黄蛉的文化课成绩每况愈下,高考失利在所难免,百折不挠的他选择复读,却从没想过放弃甲骨文。 幸运的是他的语文老师恰好也是这方面的发烧友,师生俩从"同好"变成了"师徒",黄蛉的甲骨文造诣也更上一层楼。 2009年再战高考的黄蛉信心满满,决定来个"大展拳脚",语文考场上他铤而走险,花了一个半小时用甲骨文写就了那篇"惊世骇俗"的作文,为了这篇作文他放弃了许多其他题目,心里却美滋滋的,以为必能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天道好轮回黄蛉这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译出后的作文错漏百出语无伦次严重偏题,6分的惨淡成绩连本科线都没够着,看着428的总分黄蛉傻了眼,这下好了大学梦算是碎了一地。 上天没有亏待执著的人,黄蛉的遭遇引起了轩然大波,他对古文字的痴迷感动了众人,四川大学慧眼识珠,破格录取了这个"异类",还为他配了位古文字泰斗何崝教授当导师,黄蛉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然而天赋和梦想终究抵不过现实,入学没多久黄蛉就原形毕露,他不学无术目中无人,把甲骨文当摇钱树,一心想靠这个"噱头"出名,他对媒体大放厥词,丝毫不见当年那个痴心研习古文的少年。 何崝教授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早就洞察了黄蛉的劣根性,他苦口婆心地劝告,要潜心治学莫要沾染铅华,却只换来学生的敷衍了事。 一篇吹嘘黄蛉的报道,成了压垮教授的最后一根稻草,何崝愤然辞职,宁可不做黄蛉的老师,也不愿看他自毁前程。 再惊艳的开场,也掩盖不住结局的平庸,天赋异禀的黄蛉,到头来还是输给了浮华和虚荣,他不懂韬光养晦,只知道一味追逐名利,他痴迷于上镜头却忘了脚下的路,这个现实版的"伤仲永",最终还是辜负了何教授的苦心和众人的期待。 朋友黄蛉的故事是不是让你有些感慨?一个人的成功,从来都不只靠天赋,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冷静和耐心总会战胜一切困难。"真正的强者是那些能够战胜自我、不断进取的人。 看看黄蛉他本可以在学术的殿堂里青史留名,却因一时的虚荣毁掉了大好前程,这不是典型的"玻璃心"么?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躁动"的时代。眼花缭乱的新闻,铺天盖地的广告,处处都在诱惑着我们追逐"速成"。 但如果失去了坚守的决心,我们就会像黄蛉一样,在名利的漩涡中沉沦,与其花大力气去塑造完美的外表,不如静下心来提升自己的内在,用真才实学去赢得世人的认可。 你觉得呢?是不是应该向何崝教授学习,远离喧嚣独善其身?还是应该像黄蛉那样,在聚光灯下"绽放"?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但无论你选择怎样的人生,都不要忘记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唯有不断反思,才能不迷失方向,让我们一起从黄蛉的经历中汲取教训,用智慧和定力去开创自己的未来吧!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网-2011-11-07《川大破格录取“甲骨文考生”教授递辞呈称不愿教》)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牛牛的蜗牛

牛牛的蜗牛

2025-01-27 12:34

屁甲骨文,现出土的甲骨文文字六千多,破译的才一半多,卖弄个屁啊?

牛牛的蜗牛

牛牛的蜗牛

2025-01-27 12:32

皮甲骨文,现在甲骨文文字六千多,破译的才一半。

粉墨叔叔登场

粉墨叔叔登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