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典籍:1950年代的《中国名菜谱·第五辑》解说注解版(七

粤厨宝典英俊 2024-04-02 02:51:18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继续上两期的话。

从菜式上看,会再分为地方菜系与地方风味两个类别。

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将之混淆。

地方菜系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就是子弟厨师、地方风味和展示平台相结合而形成。

地方风味则没有太多限制,符合以下条件即可承认,即被当地人接受并具有一定历史。

菜系的的说法始于民国时期的《清稗类钞》,但其定义相当模糊,有以市的风味作菜系划分,又有以省的风味作菜系划分,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

建国后,统一以省作为大单位归类,并且以酒家作为核定的平台。

在这原则之下,清真所演绎的菜式就不能归类为菜系,仅能称作风味。

这不,如果细看《中国名菜谱·第五辑》清真食堂的菜式,不难发现除了其民族禁忌的食材,实际做法与当地的风味与菜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从定义上看,称清真风味更为合理。

《中国名菜谱·第五辑》

正文:

清真食堂

广州市清真食堂所制菜肴,不仅为国内消费者所欢迎, 且受到国外伊斯兰来宾的赞扬,现选择几种介绍如后。

潘老师按:

广州市清真食堂在今中山六路与人民南路交界处,1956年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扩建为“回民饭店”。

牛舌牛脑煨群翅

一 . 原料

牛舌(潘老师按:牛脷)一条约二斤半(处理后净重约一斤半。潘老师按:1662.8 克,处理后净重约 997.8 克),菜䓕 一两(潘老师按:41.6 克),水發鱼翅(潘老师按:水发鱼翅)十二两(潘老师按:499.2 克),鸡骨八两(潘老师按:332.8 克), 味之素三钱(潘老师按:12.6 克),生牛脑两个一斤半(潘老师按:997.8 克),姜五钱(潘老师按:21 克),鸡油二两(潘老师按:83.2 克),

牛肋肉(潘老师按:牛腩)一斤 (潘老师按:665 克),葱五钱(潘老师按:21 克),川椒(潘老师按:花椒)五粒,番茄(潘老师按:西红柿)二个六两(潘老师按:249.6 克),蒜二钱(潘老师按:8.4 克),小茴香一钱(潘老师按:4.2 克),

深色酱油(潘老师按:老抽)五钱(潘老师按:21 克),桂皮五分(潘老师按:2.1 克), 陈皮一钱(潘老师按:4.2 克),上等酱油(潘老师按:生抽,浅色酱油)五钱(潘老师按:21 克), 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 克),团粉五钱(潘老师按:21 克),大料(潘老师按:八角。大茴香) 一个,上汤二斤半(潘老师按:1662.8 克)。

二 . 制作方法

1. 牛舌(潘老师按:牛脷)一条用冷水洗净血水,再用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煮(潘老师按:渌)五分钟,

取出,用手撕去外面粗皮,用刀切下舌根肉(潘老师按:脷根肉),除骨,只要根(潘老师按:脷根)到舌尖一段,重约一斤半(潘老师按:997.8克)。

将牛肋肉切成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方块。将鸡骨剁(潘老师按:斩)成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长。

2. 把鸡油二两(潘老师按:83.2克)下锅(潘老师按:镬),用旺火烧滚(潘老师按:用旺火加热至油微冒青烟),放入葱、姜、蒜炒香,

随即放入牛舌(潘老师按:牛脷)、牛肋骨肉、鸡骨及牛舌(潘老师按:牛脷)切下来的肉,将锅盖住(潘老师按:用镬盖冚住镬),约过一分钟用铲(潘老师按:镬铲)翻一翻(潘老师按:各料),

再将锅盖住(潘老师按:用镬盖冚住镬)约过一分钟,即将上等酱油(潘老师按:生抽,浅色酱油)、深色酱油(潘老师按:老抽)放入,约一分钟,

再将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三斤半(潘老师按:2327.8克)放入(潘老师按:镬内),水以没过(潘老师按:浸过)牛舌(潘老师按:牛脷)等约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为宜,随后将川椒(潘老师按:花椒)、陈皮、小茴香(潘老师按:疑漏了俗称“大料”“八角”的“大茴香”)放入(潘老师按:镬内)煮约一小时。

然后取竹笪放在燉盆(潘老师按:炖盆)中,放入牛舌(潘老师按:牛脷),再将牛肋肉、鸡骨及牛舌(潘老师按:牛脷)切下的肉放在牛舌(潘老师按:牛脷)上面,注入原汤二斤十二两(潘老师按:1829.2克)。

将燉盆(潘老师按:炖盆)放在慢火上“㸆”二个小时,以原汤被牛舌(潘老师按:牛脷)吸收净尽为度,把牛舌(潘老师按:牛脷)取出,用刀切成一分(潘老师按:0.3厘米)厚的片。

鸡骨不要,牛舌(潘老师按:牛脷)切下来的肉和牛肋肉留作它用。

3. 牛脑两个用冷水洗净,剔除筋杂,把味之素一钱(潘老师按:4.2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搽在牛脑上。

然后将姜两片、葱一条放在碟底,将牛脑放在上面,用碗扣住,放入笼中蒸约二十分钟取出。葱、姜不要。牛脑每个中间切一刀成半圆形,再切两刀成四块,共十二小块。

4. 水發鱼翅(潘老师按:水发鱼翅)用滚水煮(潘老师按:烚)两次,每次十分钟,中间换水一次。

取出用上汤二斤半(潘老师按:1662.8克)煨,一般嫩翅煨一小时,老翅则需一小时半,以(潘老师按:鱼翅)软透为度。

在煨时要用慢火,并用碟子将翅子(潘老师按:翅片)压住,防水滚(潘老师按:沸腾)翅子(潘老师按:翅片)散开。

5. 将牛舌片(潘老师按:牛脷片)在大磁盘(潘老师按:大瓷碟)中间拼成牛舌形(潘老师按:牛脷形),再将鱼翅厚的靠牛舌(潘老师按:牛脷)、翅尖向盘(潘老师按:碟)边一件连一件地摆在牛舌(潘老师按:牛脷)两边(潘老师按:两旁)。

将牛脑四块拼成半圆形,摆在牛舌根尖(潘老师按:牛脷根尖)两处(潘老师按:两旁)。将番茄(潘老师按:西红柿)分摆在盘(潘老师按:碟)两头(潘老师按:两端)的牛舌根尖(潘老师按:牛脷根尖)两处(潘老师按:两旁)与牛脑的中间。

将菜䓕(潘老师按:用高汤煨过的)围在牛脑鱼翅外边(潘老师按:如图20。本书阙)。

6.将煨鱼翅的上汤,加味之素二钱(潘老师按:8.4克)、湿团粉五钱(潘老师按:21克),用勺(潘老师按:镬壳)搅匀成半透明芡,淋在牛舌(潘老师按:牛脷)、鱼翅、牛脑、菜䓕上,即可上桌。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色调美观,味道香醇,食时利口滑而不腻,颇有营养,老幼咸宜。

潘老师按:

新注1:“牛舌牛脑煨群翅”原料所用的“番茄”,又称“蕃柿”“西红柿,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茄科[Solanaceae]茄族[Solaneae]茄亚族[Solaninae]番茄属[Lycopersicon]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的果实。

新注2:“牛舌牛脑煨群翅”原料所用的“川椒”,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芸香目[Rutales]芸香亚目[Rutineae]芸香科[Rutaceae]芸香亚科[Subfam. Rutoideae]花椒属[Zanthoxylum]花椒亚属[Subgen. Zanthoxylum]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var. bungeanum]、毛叶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var. pubescens]、油叶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var. punctatum]的果实。

鱼肚烩牛尾

一.原料

上鱼肚(潘老师按:疑为“上等鱼肚”)六两(潘老师按:249.6克),牛尾一条约斤半(潘老师按:997.8克),葱四钱(潘老师按:16.8克),鸡油五钱(潘老师按:21克),牛腱(潘老师按:牛)一斤(潘老师按:665克),姜四钱(潘老师按:16.8克),老鸡一斤(潘老师按:665克),味之素二钱(潘老师按:8.4克),酱油(潘老师按:生抽,浅色酱油)二钱(潘老师按:8.4克),精盐一钱(潘老师按:4.2克)。

二.制作方法

1.牛尾一条放入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中(潘老师按:渌过),约二分钟取出,用刀刮去毛,切成六分(潘老师按:2厘米)长块(潘老师按:可以按骨节切),切完即放入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中,煮(潘老师按:飞水)约五分钟去其血腥。

将锅(潘老师按:镬)放在旺火上,锅(潘老师按:镬)热将鸡油放入,油热时放入葱、姜、蒜炒香,

再将切成块的牛尾和牛腱(潘老师按:牛)、老鸡等放入锅(潘老师按:镬)中炒几下(潘老师按:此工序为“煏”),

即将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六斤(潘老师按:3990克)放入煮(潘老师按:炆)一小时,再将锅(潘老师按:镬)移在慢火上“㸆”三小时,然后将牛尾取出剔去骨备用。

老鸡、牛腱(潘老师按:牛)另作他用。

2.鱼肚六两(潘老师按:249.6克)用冷水浸约四小时,再用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浸(潘老师按:焗)四小时,

再用冷水浸四小时即成白色,取出切成长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宽七分(潘老师按:2.3厘米)的骨牌块二十四块备用。将锅(潘老师按:镬)放在火上,放入牛尾汤三斤(潘老师按:1995克),

再将鱼肚放入煮(潘老师按:炆)五分钟。

3.将剔去骨的牛尾放在大磁钵(潘老师按:大瓷缽)中,将鱼肚放在牛尾上面,将原汤加酱油(潘老师按:生抽,浅色酱油)、盐(潘老师按:精盐)、味之素搅匀,倒入钵(潘老师按:大瓷缽)内鱼肚上面加盖(潘老师按:冚盖),放入蒸笼中蒸二十分钟取出即成。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味道鲜美,软滑适口,营养丰富。

淮杞羊头蹄

一.原料

羊头一个,羊蹄四个,红枣二钱(潘老师按:8.4克),酱油(潘老师按:生抽,浅色酱油)五钱(潘老师按:21克),冬菇二钱(潘老师按:8.4克),味之素一钱(潘老师按:4.2克),淮山五钱(潘老师按:21克),杞子(潘老师按:枸杞子)二钱(潘老师按:8.4克),鸡骨一斤(潘老师按:665克)。

二.制作方法

1.将羊头、蹄(潘老师按:羊蹄)放入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中约三分钟取出(潘老师按:其目的是“渌水煺毛”),用刀刮去毛。

如不净,可用火剪(潘老师按:火钳)在火上烧红烙去细毛(潘老师按:实际用火钳夹着架在火上将羊头、羊蹄烧焦更好),再放入冷水中洗(潘老师按:刮)去皮焦黑污;

或用酒精搽在头蹄面上,用火柴点燃,即可烧净细毛,且不焦皮。将毛除净后,放入冷水中洗净。

2.将锅(潘老师按:镬)放在慢火上,放入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五斤(潘老师按:3325克),再将羊头、蹄(潘老师按:羊蹄)、鸡骨放入(潘老师按:水中),煮约三小时,

取出羊头,由头顶后面直划(潘老师按:鎅)一刀到下颚处,用手将肉(潘老师按:皮肉)整个剥下来,切成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方的块。

再用手将羊头骨掰开取出羊舌(潘老师按:羊脷),切成二分(潘老师按:0.67厘米)厚片,砍开羊头取出羊脑。

羊蹄剔去骨及蹄间黑筋不要,切成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长块。

3.取燉盅(潘老师按:炖盅)一个将羊脑放入,再将羊头肉(潘老师按:皮肉)放入拼成原头形;将羊舌(潘老师按:羊脷)拼成舌形,放在羊头近口部分;

将羊蹄仍拼成蹄形,放在羊头周围,

再放入洗净的红枣、冬菇(潘老师按:去蒂)、淮山、杞子(潘老师按:枸杞子)、鸡骨剁斩成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及原汤四斤(潘老师按:2660克),这些原料约占墩盅(潘老师按:炖盅)八成满。

而后放入蒸笼,蒸约一小时,加入味之素,取出,用筷子夹出鸡骨不要即可上席。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汤馔)味道清香、(潘老师按:肉料)软滑,营养丰富,广东为最上补品。

潘老师按:

新注1:“淮杞羊头蹄”原料所用的“红枣”,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鼠李目[Rhamnales]鼠李科[Rhamnaceae]枣族[Trib. Zizipheae]枣属[Ziziphus]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果实。

新注2:“淮杞羊头蹄”原料所用的“淮山”,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florae]百合亚目[Subordo Liliineae]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周生翅组[Sect. Enantiophyllum]薯蓣[Dioscorea polystachya Turczaninow]的块茎。

新注3:淮杞羊头蹄”原料所用的“杞子”,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管状花目[Tubiflorae]茄科[Solanaceae]茄族[Solaneae]枸杞亚族[Lyciinae]枸杞属[Lycium]枸杞[Lycium chinense var. chinense]、北方枸杞[Lycium chinense var. potaninii ]的果实。

碧绿绣球骨香鸭

一.原料

肥鸭一只重三斤半(潘老师按:2327.8克),葱二条三钱(潘老师按:12.6克),植物油二斤(潘老师按:约耗三两。1330克,约耗124.8克),大鸭肫(潘老师按:大鸭肾)三个八两(潘老师按:332.8克),菜䓕一斤(潘老师按:665克),深色酱油(潘老师按:老抽)八钱(潘老师按:33.6克),川花椒四粒,桂皮二分(潘老师按:3.36克),

大料(潘老师按:八角。大茴香)二钱(潘老师按:8.4克),姜二钱(潘老师按:8.4克),干团粉二两(潘老师按:83.2克),牛腱(潘老师按:牛)八两(潘老师按:332.8克),

白芷一钱(潘老师按:4.2克),草菓(潘老师按:草果)一个,精盐二钱(潘老师按:8.4克),蒜(潘老师按:蒜头)二钱(潘老师按:8.4克),糖(潘老师按:白糖)二钱(潘老师按:8.4克),高汤一斤四两(潘老师按:831.4克),

番茄(潘老师按:西红柿)六两(潘老师按:249.6克),筍花(潘老师按:笋花)四两(潘老师按:166.4克),茴香(潘老师按:小茴香)一钱(潘老师按:4.2克),陈皮一钱(潘老师按:4.2克),味之素一钱五分(潘老师按:2.1克),鸡蛋一个,鸡骨八两(潘老师按:332.8克)。

二.制作方法

1.肥鸭宰杀(潘老师按:劏)后去毛洗净,用刀从鸭脊骨边砍入,再将鸭竖起顺着有骨向下劈到肛处,取出肫肝(潘老师按:肾膶)、内臟(潘老师按:内脏),再用冷水洗去血污。

2.锅(潘老师按:这个容器不一定使用圆底的“镬”,可以用平底的“锅”)中放上(潘老师按:垫上)竹笪,再放鸭于其(潘老师按:竹笪)上,注入滚水(潘老师按:沸腾清水)六斤(潘老师按:3990克),

然后将大料(潘老师按:大茴香)、茴香(潘老师按:小茴香)、川花椒、白芷、陈皮、草菓(潘老师按:草果)、桂皮用布包住,放入锅中,

同时放入牛腱(潘老师按:牛)、鸡骨、糖(潘老师按:白糖)、蒜(潘老师按:蒜头)、姜、酱油(潘老师按:“酱油”是指俗称“生抽”的浅色酱油,但原料罗列的是俗称“老抽”的深色酱油,这里应指是后者)、葱和味之素一钱(潘老师按:4.2克),用慢火㸆不要滚(潘老师按:沸腾),防止(潘老师按:肥鸭)走油和皮破,煮(潘老师按:㸆)约一小时至二小时,

以鸭肉软透(潘老师按:软腍)、汤将吸净为度。

而后用铲(潘老师按:镬铲)将竹笪连鸭取出。

牛腱(潘老师按:牛)留作别用,鸡骨不要。

晾在通风地方晾干水分,使鸭身由软变硬。

3.将鸡蛋一个打破去壳,放在碗内用筷子搅匀,用手遍塗(潘老师按:涂)鸭身上,再塗(潘老师按:涂)以干团粉。

将锅(潘老师按:镬)放在旺火上,倒入油二斤(潘老师按:1330克),滚(潘老师按:油沸腾)后即将鸭放入(潘老师按:油内)炸十分钟,前五分钟用旺火、后五分钟用慢火。再取出鸭子放在笊篱上,用滚油(潘老师按:沸腾的油)浇淋(潘老师按:鸭的)两面,连续浇二分钟,使鸭变为淡咖啡色即可。

4.芥兰菜䓕用刀切成一寸半(潘老师按:5厘米)的段十二块备用。

5.鸭肫(潘老师按:鸭肾)三个剥去内外皮,每个切成四块,每块横竖各划(潘老师按:剞)五刀使成球形;

不要划(潘老师按:剞)太深,否则划(潘老师按:剞)破即不成球形,不美观。

6. 锅(潘老师按:镬)放在旺火上,放入高汤一斤(潘老师按:665克)煮沸,把肫球(潘老师按:肾球)放入煮三分钟捞出,继之放入筍花(潘老师按:笋化)煮五分钟捞出。

然后把另一口锅(潘老师按:镬)放在火上,加油少许,油滚(潘老师按:沸腾)时放入菜䓕爆炒(潘老师按:煸炒)二分钟,再加高汤约一两(潘老师按:41.6克),加盖(潘老师按:冚盖)煮三分钟取出。

锅(潘老师按:镬)内再加油少件,油滚(潘老师按:油沸腾)时把筍花(潘老师按:笋花)、肫球(潘老师按:肾球)、菜䓕放入炒半分钟,

最后加高汤二两(潘老师按:83.2克)、盐(潘老师按:精盐)二钱(潘老师按:8.4克)、味之素五分(潘老师按:2.1克)、香油(潘老师按:芝麻油。配方无列)和胡椒面(潘老师按:胡椒粉。配方无列)各少及团粉二钱(潘老师按:8.4克)勾芡,用快速动作翻炒几下便可取出。

7. 将炸好鸭子整只放在大磁盆(潘老师按:大瓷碟)中间,周围每摆菜䓕一段即摆鸭肫球(潘老师按:鸭肾球)一个,在菜䓕、鸭肫球(潘老师按:鸭肾球)外面摆番茄(潘老师按:西红柿)、笋花。

每摆筍花(潘老师按:笋花)一块即摆番茄(潘老师按:西红柿)一片,摆好即成(潘老师按:图21。本书阙)。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鸭皮酥、肉嫩、骨香跪,配菜爽口,式样美观。

潘老师按:

新注1:“碧绿绣球骨香鸭”原料所用的“桂皮”,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毛茛目[Ranales]樟科[Lauraceae]樟亚科[Subfam. Lauroideae]樟族[Trib. Cinnamomeae]樟亚族[Subtrib. Cinnamomeae]樟属[Cinnamomum]肉桂组[Sect. Cinnamomum]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外皮。

新注2:“碧绿绣球骨香鸭”原料所用的“白芷”,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伞形目[Umbelliflorae]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前胡族[PEUCEDANEAE]当归亚族[ANGELICINAE]当归属[Angelica]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cv. Hangbaizhi]、祁白芷[Angelica dahurica cv. Qibaizhi]、白芷[Angelica dahurica var. dahurica]的根茎。

新注3:“碧绿绣球骨香鸭”原料所用的“草果”,旧写为“草菓”,

为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芭蕉目[Scitamineae]姜科[Zingiberaceae]姜亚科[Zingiberoideae]姜族[ZINGIBEREAE]豆蔻属[Amomum]草果亚属[subgen. Lobulatae]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 Lemarie]的果实。

挂炉烤鹅①

一.原料

毛鹅一只重五斤半(潘老师按:3657.8克),八角(潘老师按:大料。大茴香)二钱(潘老师按:8.4克),麦芽糖二两(潘老师按:83.2克),川花椒二钱(潘老师按:8.4克),丁香一钱(潘老师按:4.2克),小茴香二钱(潘老师按:8.4克),白糖一钱(潘老师按:4.2克),姜粒三钱(潘老师按:12.6克),葱茸三钱(潘老师按:12.6克),精盐六钱(潘老师按:25.2克),酱油(潘老师按:生抽,浅色酱油)少许。

二.制作方法

1.首先将鹅宰杀(潘老师按:劏宰)去毛。

清真馆宰鹅(潘老师按:劏鹅),根据回族习惯,由伊斯兰教的阿訇宰杀(潘老师按:劏宰)。

宰(潘老师按:劏宰)时左手拿着鹅的两翼(潘老师按:翅膀),用小指勾住鹅的右脚,用大拇指和食指卡紧鹅喉管,右手持刀,从上向下一刀将喉管食道与气管同时割断,(潘老师按:并将鹅头向下)使鹅血流入有盐水盆中(潘老师按:鹅血与盐水混合会凝结,连盆放在98℃清水慢火浸20分钟左右致熟,即为“鹅红”),

再将鹅放在竹笼内,扣住笼门,让它翻扑一阵(潘老师按:这里要注意竹笼要足够大,否则鹅在挣扎时会弄伤、弄瘀表皮)。

然后取出,一手持鹅头将鹅全身放入热水内,上下摇动地(潘老师按:在热水内)浸一浸,取出,再两手持鹅脚(潘老师按:将鹅头颈)浸入水中,并加以摇动使热水进入鹅毛根部(潘老师按:这个工序为“渌毛”)。

烫毛水(潘老师按:渌毛水)不能用滚水(潘老师按:沸腾的清水),要用半滚水(潘老师按:一半沸腾的清水加一半冷水。这里的冷水是指常温水)或三分之二滚水(潘老师按:沸腾的清水)加三分之一冷水。

毛湿透即取出,不宜过久(潘老师按:否则皮下油脂渗出会影响后续的工序)。

鹅取出后,背向下、胸向上放在案板上,由颈部向下推拔,除去胸毛,再转过来除去背部毛,再除去腿毛,并剥去鹅脚掌外皮,再除颈部的毛(潘老师按:因颈部有刀口,避免扯烂颈皮,是逆捋,即由鹅膊往鹅头方向捋)。

毛退净后,将鹅放在冷水盆内。

而后将松香煮熔,不可见滚(潘老师按:沸腾),用手抓住鹅两脚,将鹅全身放入已熔的松香内,沾匀松香后取出放入冷水盆,松香即变硬,而所有细毛均进入松香内,即可将它(潘老师按:松香)从鹅头向下剥落,鹅毛就退挣了(潘老师按:此工序称为“煺毛”)。

剥的松香可放入松香盆留作再用。

天冷时松香易脆,可加百分之十的植物油,以减少(潘老师按:降低)其脆度。

2.鹅毛全部退净后,用食指从肛门出屎肠,再在右腋下开一寸二分(潘老师按:4厘米)小口,(潘老师按:从小口)取出肠臟(潘老师按:肠脏),掏出肫肝(潘老师按:肾膶),用水洗净肚内(潘老师按:腔内)血水。

然后用铁钩钩住(潘老师按:勾住)鹅颈,挂在通风处晾干(潘老师按:沥干,淋上麦芽糖后才晾干)。

再将麦芽糖用水化稀,用勺子(潘老师按:水壳)淋在鹅身上(潘老师按:这里漏了“渌皮”的工序,即淋糖前将鹅放在沸腾的清水里,使鹅皮收紧),再掛起(潘老师按:挂起)晾干(潘老师按:此工序称为“吹晾”,用意是让鹅皮水分挥发,以利于烧烤时容易发生焦糖化反应而让鹅皮致脆、致色)。

干后即将川椒(潘老师按:花椒)、大料(潘老师按:八角,大茴香)、小茴香、精盐炒研成末,加上白糖拌匀,与姜粒、葱茸从鹅腋下小口内放入肚(潘老师按:鹅腔)内,用两手将鹅晃,使配料在鹅肚(潘老师按:鹅腔)摇匀。

3.然后将鹅放入掛炉(潘老师按:挂炉)内烤,每炉可掛(潘老师按:挂)六只,先用慢火,后用旺火,先烤胸再烤背,大约二十分钟即熟(潘老师按:这里存疑,一般是需要45分钟。估计先慢火烧20分钟,炉火变旺时,用棍让鹅转身,再烧20分钟),夏季十五分钟即熟(潘老师按:白切鸡致熟不少于15分钟,更何况体型更大的鹅,所以,这个致熟时间并不准确)。

4.在广州,消费者食用烤鹅习惯零购(潘老师按:俗称“斩料”),剁(潘老师按:斩)成一寸(潘老师按:3.3厘米)长、八分(潘老师按:2.7厘米)宽的骨牌块,冷热食均可,食时放上些上等酱油(潘老师按:生抽,浅色酱油)。

另一种食法是热食,一鹅三卖:将鹅烤好后,即用刀片皮,蘸甜面酱(潘老师按:甜麪酱)加葱花(潘老师按:此“葱花”是将小葱的葱白切成5厘米的段,套在红辣椒圈里,再用刀在葱白两端打上花)、生菜, 用威化②夹着吃; 或用薄饼卷着吃,肥香满口,不亚于片皮鸭(潘老师按:此为“一卖”);

而鹅肉则炒食(潘老师按:此为“二卖”);骨架熬汤(潘老师按:滚汤。此为“三卖”)。

三.特点

此菜(潘老师按:馔)鹅皮酥松脆,肉软嫩,到口即化;骨则脆香,用来熬汤(潘老师按:滚汤),别有风味。

潘老师按:

原注①:

鹅的食法不下数百种,如枚子鹅(潘老师按:梅子鹅)、清蒸鹅,以及煨、焗、焖、燉(潘老师按:炖)、煎、卤、泡、炒等,其中清真挂炉烤鹅更为广大消费者所喜好。

原注②:

威化:

鲜虾肉剁烂,打成虾胶,加粟粉(潘老师按:玉米淀粉)混合搓匀(潘老师按:并搓成圆条),蒸熟,(潘老师按:横向)切成薄片,晒干,便成虾片,再用植物油炸透(潘老师按:膨化)即成。

新注1:“挂炉烤鹅”的做法是将南京(潘老师按:金陵)的做法与广东的做法结合而成。

南京(潘老师按:金陵)是“烧鸭”做法的发祥地,有四个发明,

第一个发明是利用麦芽糖作焦糖化反应的助剂,使鸭皮致香、致脆。

第二个发明是从鸭的右腋开孔掏取内脏。

第三个发明是利用铁叉固定手托摝烧(潘老师按:《中国名菜谱·第五辑·特殊风味·金陵片皮鸭》所介绍的做法就是从其演变而来)。

第四个发明是以片皮的方式予以膳食。

这种做法自南宋末年随逃难御厨落户广东新会之后,让广东出了个“烧鹅”的美食。

“烧鹅”的做法除保留南京(潘老师按:金陵)发明的利用麦芽糖作焦糖化反应助剂以及将食材由鸭改为鹅之外,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革,

第一个改革是在鹅腹开口掏取内脏。

第二个改革是通过鹅腹开口灌入调味料,并用铁针将鹅腹开口缝合。

第三个改革是设计出了可批量生产的烧烤炉(潘老师按:《中国名菜谱·第五辑·特殊风味·明炉叉烧》所介绍的“焗炉”就是从南宋末年发明的炉具演变而来),淘汰劳动强度极大的逐只手摝的方法。

第四个改革是连皮肉骨头斩件的方法予以膳食。

从中可见,“挂炉烤鹅”是取南京(潘老师按:金陵)的掏取内脏的方法,以使鹅坯不见刀口,但烧烤方法则采用广东的方法,利用可批量生产的烧烤炉烹制。

新注2:“挂炉烤鹅”原料所用的“麦芽糖”是我们祖先引以为傲的发明,又称“饴糖”,

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饮食》就有“饧,洋也,煮米消烂洋洋然也。饴小弱于饧,形怡怡然也。哺也,如饧而浊可也”的解释。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蒐集隋唐名韩保升的话语就有“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糯米、粳米、秫、粟米、蜀秫米、大麻子、枳椇子、黄精、白朮并堪熬造,惟以糯米作者入药。粟米者次之,馀但可食耳”的记录。

麦芽糖的做法并不复杂,先将小麦泡水发芽,苗长约3厘米,全苗洗净,绞极烂,与用水泡软并煮熟的糯米饭混合,催化至糯米饭渗出水分(潘老师按:糖化),滤出所得液体,再将液体放入镬里熬炼,至液体变稠浓便成。

新注3:“挂炉烤鹅”劏鹅时所用的“松香”,

为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松杉纲[Coniferopsida]松杉目[Pinales]松科[Pinaceae]松亚科[Pinoideae]松属[Pinus]双维管束松亚属[Subgen. Pinus]油松组[Sect. Pinu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re]树干分泌物,分子式为C19H29COOH。

松香作禽鸟煺毛剂原则上是允许的,但有两个问题,

第一是松香的重金属是否超标,

第二是不能长期反复使用。

新注4:清真馆的“挂炉烤鹅”实际将南京的技法与广东的技法相结合而产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掏取内脏

南京的技法是在禽鸟的右腋下开孔掏取内脏。而广东的技法是在禽鸟的腹部开口掏取内脏。

这是两个省份厨艺的明显特征。

第二,烧制方法

南京的技法是将铁叉套牢禽鸟并逐只用手摝烧。而广东的技法是用铁钩将禽鸟吊起并挂在烧炉的炉膛内批量烧制。

也就是说,《中国名菜谱·第五辑》清真食堂所介绍的“挂炉烤鹅”是采用了南京掏取内脏的手法,但又以广东的烧炉批量生产的手法加工。

其膳食方法同样如是,既可按南京的片皮膳食,也可按广东的斩件膳食。

从侧面看,广东烧鹅的做法已改变了广州清真馆的烹饪风格。

待续……

粤厨宝典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