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赵本山对原配葛淑珍说:“我们离婚吧!”葛淑珍很平静:“离婚可以,但你得让我生活。”赵本山说:“行,我有多少给你就完了,我自己再去挣。”说完,丢下25万和车房,净身出户了! 1960年那会儿,葛淑珍在辽宁开原的一个小村庄呱呱坠地,家里头不富裕,爹娘又走得早,全靠哥哥姐姐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转眼到了1980年,赵本山这小伙子,22岁,在咱当地的宣传队混日子呢,一眼就瞅上了葛淑珍。虽说家里人一个劲儿摇头,可葛淑珍心一横,还是跟了这个穷得叮当响的赵本山。婚礼?简单得跟喝白开水似的,没啥花哨。葛淑珍呢,进了那破房子,立马变身成了温柔贤惠的小媳妇。可谁能想到,1991年的一个春日傍晚,赵本山跟葛淑珍开了口,说要散伙。葛淑珍听了,愣是没咋激动,还淡定地要了笔生活费,说是给自己留点保障。1991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赵本山和葛淑珍坐在家里那破沙发上。窗外柳条儿随风乱摆,夕阳把家里那几件老家具照得金闪闪的,屋里头弥漫着股“大事不妙”的气息。赵本山绷着脸,憋出一句:“咱离婚吧。”葛淑珍一听,脸上没啥波澜,淡淡回了句:“离就离,但你得让我活下去啊。” 葛淑珍这人,实在又刚强,心里明白婚姻到头了,可日子还得往前奔,孩子们的将来可不能耽误了。赵本山一听她这话,也没多废话,点头就答应了。他翻箱倒柜找出银行卡,唰唰写了个25万的支票,连车带房的证儿一股脑儿塞给了葛淑珍。俩人跟演哑剧似的,一声不吭就完成了这些“交接仪式”,十多年的夫妻,到这时候,跟陌生人换东西似的,进行着最后的“交易”。 赵本山一走,葛淑珍就站在那空荡荡的房子里,四周的东西好像在跟她说着单亲妈妈不容易的事儿。她瞅瞅这儿,看看那儿,这些年置办的家当,心里头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一股子“我能行”的劲儿。她清楚,往后啊,她得更硬气,不光得顾好自己,还得把俩孩子拉扯大,教育好。葛淑珍这回可是要大展拳脚,给自己和娃们的新生活好好规划规划。她先把和赵本山那些共有的财产整理得明明白白,确保每一分钱都合法合理地进了自己的腰包。然后,她给几个亲朋好友打了个电话,把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想着以后有啥事儿能有个帮手。面对这未知的新篇章,葛淑珍那叫一个沉着冷静,干脆利落。 接下来的日子,葛淑珍可真是又当爹又当妈,一边扛着生活的重担,一边还得操心娃们的学业和成长。虽说手里有点离婚补偿,但她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点钱可不够花,得找个长久稳定的赚钱路子。于是,她开始满社区地打听哪儿有靠谱的托儿所和学校,同时还到处找工作,想着赶紧自力更生。 葛淑珍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充实。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给娃们准备早餐午餐,食材都是精挑细选的,保证娃们吃得营养又健康。虽然忙得团团转,但她总能让餐桌变成温馨的小天地。她还去街上卖过菜,在学校附近的小吃车打过杂,这些活儿虽然累,钱也不多,但葛淑珍从没叫过苦。葛淑珍拼了老命,终于在本地一家小餐馆混了个洗碗阿姨的差事。每天跟个雕像似的站好几个小时,手还得在冰水里泡澡,但好歹能自己养活自己了,这让她心里头那个美呀,自信心噌噌往上涨。虽说累得跟孙子似的,但一想到孩子们一个个茁壮成长,她立马跟打了鸡血一样,浑身是劲儿,满眼希望。 几年后,葛淑珍腰包鼓了,再加上社区伸把手,她索性自己开了个小餐馆。地方不大,也没啥花哨装修,但胜在干净利索。她选料讲究,价格还实惠,没多久就成了街坊邻居的心头好。菜品虽简单,可新鲜得很,特别是那道猪肉炖粉条,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生意越做越红火,葛淑珍也开始招兵买马,专挑那些需要帮忙的姐们儿。她知道日子不好过,能帮一把是一把。这餐馆不光让她钱包鼓了起来,还成了社区的温馨小窝,大伙儿在这儿吃吃饭、聊聊天,乐呵得很。葛淑珍这几年的拼搏,简直是给生活来了个华丽大变身!钱包鼓起来了,腰杆也挺直了,关键是,她现在可是邻里间的大红人,孩子们提起她都一脸自豪。闺女争气,考进了大连外国语学院,成了家里的“学霸担当”;儿子呢,在老妈的细心调理下,身体倍儿棒,跟之前比那简直是判若两人。葛淑珍用她的硬气和汗水,给自己的人生开了挂,告诉大伙儿:就算日子再难熬,也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1991年,赵本山对原配葛淑珍说:“我们离婚吧!”葛淑珍很平静:“离婚可以,但你
又玉
2025-01-26 15:52: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