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年,唐玄宗下令处斩大将封常清。临刑时,封常清对边令诚说道:“我之所以没死在

底层史观吖 2025-01-26 15:51:48

756年,唐玄宗下令处斩大将封常清。临刑时,封常清对边令诚说道:“我之所以没死在战场上,是怕玷污国家名节,若被叛军俘虏杀害,现在死也心甘。”他将表文交给边令诚呈送给唐玄宗后,赶回来的高仙芝也被斩首示众。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外祖父曾因犯法被流放安西,他随外祖父生活并受教于其,学识广博。外祖父去世后,封常清开始过着贫困的生活。年过三十时,他投靠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成为一名士卒。期间,他深深仰慕高仙芝的风采,决心成为其侍从,尽管高仙芝因其外貌丑陋、跛足而拒绝,但封常清坚持不懈,最终得以收留。 741年,高仙芝在碎叶城平定达奚部,封常清以极高的写作才华撰写了战报,精准无误地将高仙芝的意图表达出来,令高仙芝十分震惊,赞叹道:“这是我的侍从封常清。” 封常清在高仙芝麾下屡立战功,迅速从一个不起眼的士卒成长为重要谋士。他治理军中严格,甚至因斩杀郑德诠而声名鹊起。郑德诠看不起封常清,认为他不过是一个新晋的低级军官,于是与封常清发生冲突,最后封常清命人将其杖打致死。尽管高仙芝对这一事件未加指责,封常清的军纪也因此让众将士惧怕他。 751年,高仙芝征讨大食国,在恒罗斯城遭遇叛变和围攻,最终惨败。封常清接替高仙芝成为安西节度使,并且在随后的征战中屡次取得胜利,成功平定大勃律国。封常清以其果断与远见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 然而,安禄山的叛乱爆发,唐玄宗召封常清入朝,命其带兵讨伐。封常清迅速响应,招募了大量士兵,但这些士兵大多是粗俗之人,训练不足。756年,封常清与安禄山主力交战,兵败退守,最终被迫退到高仙芝防线处。高仙芝听从封常清的建议退守潼关,成功击退了安禄山的进攻。 然而,宦官边令诚心生怨恨,暗中向唐玄宗进谗言,指责封常清动摇军心,导致战局不利。唐玄宗大怒,命令边令诚亲自带队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得知此消息后,急忙回京,竟也在途中被边令诚斩杀。 封常清的死,标志着一代名将的陨落。他从一个不被看好的士卒,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成为了唐朝边疆的重臣,却因宦官的谗言,最终走向悲惨的结局。封常清的英勇与才智令人钦佩,但也揭示了当时朝廷内外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

0 阅读:2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