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一老者途经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

粉墨叔叔登场 2025-01-26 15:44:38

1995年,一老者途经山西闻喜,遇一农家办白事,两个道士正做法事,突然,他发现法坛上元始天尊画像很特别,走近一看却大吃一惊! 1995年的一个炎热夏日,一位文物专家在县文物局的陪同下来到山西闻喜县鉴定文物,本以为会有重大发现,谁知专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原来那些所谓的"文物"不过是一些仿制品,根本没有研究价值。 一行人心情沮丧地往回赶,路过一个村子时,恰逢有户人家正在办白事,口渴难耐的众人向主人家讨了些水喝,善良周到的主人不仅盛情邀请他们进院子歇脚,还腾出位子让他们休息,无所事事的专家开始东张西望,很快就被院子里的道士法事吸引了注意力。 在山西运城一带道教文化影响深远,当地人在老人过世后,都会举办法事超度亡灵,以表达子孙后代的孝心,院子里两个道士正围着灵柩做法,香烛纸钱伴着法器叮铃,将庄严肃穆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专家凑上前去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一切,突然他发现供桌上的元始天尊画像与众不同,这幅画色彩靓丽,线条流畅古朴厚重,分明是手工绘制而非印刷品,再仔细一看整体风格也不似近代之作,倒像是件稀世珍宝。 兴奋之余专家上前想要近距离欣赏,不料却遭到了道士的拒绝,原来在道士眼中,画像代表天尊驾临,岂容凡夫俗子轻易亵渎,好在专家亮明身份,表达了研究画作年代的诚意,才得以近前观摩。 经专家鉴定这幅画确为明朝所作,道士自豪地说,它是祖师爷的传家宝,观里还有太清、上清两位天尊的画像,闻言专家喜不自胜,忙随道士来到观中一探究竟,三幅画作风格一致,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然而90年代的道观大多破败不堪,为了文物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专家恳请道士将画像献给国家,起初道士自是不肯,毕竟这关乎祖师爷的遗物和弟子的尊严,专家体谅其难处,承诺提供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供奉,还愿出资修缮道观。 道士思虑再三终于决定舍小家为大家,将三幅画像交由国家收藏,如今它们安然无恙地待在运城博物馆,静候八方来客的参观与瞻仰,而那座曾经破败的小观,也焕然一新香火日盛。 再说回那位老者其实他是县文化站的文物专家,那天他在下乡搞文物普查时,无意间发现了农户法事上挂着的一幅巨大天尊像,长达2米,宽约1.5米,如此规格在国内实属罕见。 画中元始天尊头戴金冠,黑须飘逸,身披红蓝金三色道袍,宝相庄严气度非凡,更令人惊叹的是,画家运用高超的退晕技法,使神像的脸部、手部和头顶光背,都显得格外立体圣洁,令人肃然起敬。 元始天尊作为道教三清尊神之首,地位尊崇却也几经沉浮,它始见于东晋,到了唐代一度被老子超越,宋代才最终确立了无上尊严,这三幅精美画像,不知承载了多少兴衰成败,岁月变迁。 原来这些画卷是老道年轻时,在芮城万寿宫学艺时,师父将三清殿供奉的三清像传给他的,师徒间就这样口口相传,代代相续,殊不知晋南自古道脉深厚,名家高徒辈出,各地道观都有珍藏。 如今运城博物馆里还有一批极具时代特色的道教壁画、造像和神像,虽然这三幅三清像出自民间画工之手,但传承了宋元风格,集华美与大气于一身,对后世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发展影响深远,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不正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明珠吗? 中国传统文化如此璀璨夺目,却常常藏于寻常民间,或许那些光彩夺目的国宝,那一件件蒙尘的珍品,本就潜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若非那位专家的慧眼识珠,我们哪里还能一睹元始天尊的风采? 但令人唏嘘的是文物普查之难,文物保护之艰,恐怕远非这篇小小的文章所能涵盖,试问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还有多少瑰宝尚未被发掘?又有多少珍品,因无知和破坏而悄然湮灭? 守护文化遗产的重担,终究需要你我共同肩负,倘若人人都怀揣一颗敬畏之心,以欣赏和尊重的眼光看待每一件文物,哪怕它们再不起眼,传统文化的命脉必将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我们才有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璀璨的文明保留下历久弥新的注脚。我在罐头搞创作 (信息来源:《运城博物馆》)

0 阅读:1420

评论列表

行者

行者

9
2025-01-28 18:01

能放在博物馆保存当然是最好了,不要搞到国外就可以了

大漠祥云

大漠祥云

8
2025-01-30 22:18

夺人传承

用户16xxx04

用户16xxx04

5
2025-01-28 10:25

山西民间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就是大多数人不了解,要加强宣传和保护力度

粉墨叔叔登场

粉墨叔叔登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