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新中国刚起步,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从苏联回国。毛主席看重教育,要求李敏学好中文,特别是古代汉语,这可难坏了在苏联长大的李敏。他下了死命令:读《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且只看中文版。李敏虽犯难,却也明白爸爸的苦心,努力啃起古文来。
除了学习,毛主席还教李敏交朋友,常带她参加中南海舞会。李敏从不会跳到慢慢学会,还给每个人跳舞的样子起名字,如朱德的是“推车样”,毛主席的是“摇摆样”。
有次舞会后,李敏提出想去上海看妈妈贺子珍。母女相见,激动不已。贺子珍因身体原因未能工作,心里难过。李敏要回北京时,贺子珍让女儿给毛主席捎话,说听说国外有人坐飞机出事,担心他的安全,尽量少坐。
李敏回京后告知毛主席,毛主席哈哈一笑,说飞机挺稳,没事。
这些小事,既展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的温情,也体现了家人的牵挂和疼爱。在那个特殊年代,这份亲情更显珍贵。正如毛主席所说:“家是小小国,国是千千万万个家。”大家为一个目标使劲儿,这份情也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