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失的爱,成年后如何弥补
小时候,弟弟总是能得到妈妈的宠爱。酸奶是弟弟的专属,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弟弟有了小自行车,我只能在一旁羡慕;五岁时,我就被迫独自睡觉,而弟弟出生后,我更是被冷落。上学路上,暴雨倾盆,教室里的同学一个个被接走,我却只能孤独地淋着雨回家。十岁时,我渴望一个毛绒玩具,却从未得到。母亲节,我送给妈妈音乐盒,换来的却是她的责骂。我爸也曾冷漠地说,这个家有我没我都一样。上初中时,周末醒来家里空无一人,他们带弟弟出去玩,留我独自在家。
这些经历让我从小就学会了独立,却也让我心中充满了抱怨和孤独。我的日记本里写满了这些情绪,那是我唯一的倾诉对象。外婆是我童年唯一的温暖,一到假期我就往外婆家跑。父母对我学习要求严格,却从不辅导我。高考报志愿,我坚决要到外省,他们不理解,可我只想逃离。
大学时,我迅速适应了新生活,而室友们却因想家而落泪。我沉浸在自由中,却不知这种独立背后是童年的缺失。后来我结婚生子,却总是因小事和丈夫争吵,因为他没有及时回应我,没有夸我,没有给我夹菜……他让我直接表达需求,可我已习惯了不被关注。
随着年龄增长,我逐渐明白,这些争吵源于童年缺失的爱。我试图从亲密关系中找回被关注、被偏爱的感觉。工作后,我经济独立,面对妈妈的责怪,我会怼回去,给家人花钱时,心里甚至有些居高临下。
如今,偶尔和妈妈提起往事,她总是不以为然。而我却羡慕单位同事的女儿,她每天晚上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我这才明白,童年的缺失,需要我们在成年后用心去弥补,去经营那些被忽视的情感,去珍惜眼前人,去表达爱,而不是让遗憾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