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汉高祖刘邦封的几个异姓王,不是被杀了,就是跑去投靠了匈奴,特别是其中有个淮阴侯韩信,所以,刘邦还落下了一个杀功臣的坏名声。 其实,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刘邦,后世皇帝中估计没几个认为刘邦是错的。 西汉开国之初,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行,这种双轨制是临时措施,是长久不了的,迟早会爆发激烈的冲突,刘邦只不过是提前引爆这个冲突,在自己还有把劲的时候,为后代解决问题。 至于他转头又大封刘姓诸王,没有彻底废除封国制,是无奈之举,异姓王空出来的地盘总要有人管理,但没那么多人才帮助汉朝管理。 当时,有能力去管理地方的人才,大部分是六国残余贵族,刘邦估计不会放心,只能派姓刘的去管,用时间来巩固汉朝的统治。 他还搞个杀白马盟誓,说不姓刘的不能称王,其实是看到了后代肯定会起冲突,提前把肉都下到一口锅里,非刘姓可以掺和,可以选刘姓诸王辅佐,但没资格夺江山。 刘邦的孙子汉景帝执政时期,就爆发过“七王之乱”,当时在各个封国的还是姓刘的王,同姓因为削藩,都能拿起刀枪互砍,何况汉初的异姓王? 刘邦不处理异姓王,异姓王及其后代们迟早也会造反,汉朝能延续那么多年的江山,刘邦“杀功臣”功不可没。
刘邦“杀功臣”对不对?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5-01-25 14:16: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