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解放战争期间,国军的主力是全美械装备,但解放军打的几场最难打的战役里,对面国军却不是美械装备,比如黄百韬集团、刘玉章52军、宋瑞柯的整编66师。 说起来中国近代史啊,解放战争那绝对是段激动人心的故事。那时候,解放军和国军为了中国的未来,打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虽然国军手里有不少美国的高级武器,但在一些大战里,他们跟解放军干架时用的可不是全套美械。这事儿让人琢磨不透。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要想干好活,工具得趁手”,这话搁打仗上也一样,啥样的武器对打赢仗可重要了。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琢磨着,原因有好几个。首先啊,美械武器火力猛是猛,但在某些地方跟解放军干架时,用起来不一定顺手。火力强意味着弹药和油烧得快,要是补给跟不上,这些高级货就成了累赘。解放军呢,机动灵活,尤其是在野外,他们的长处就能发挥出来。所以,就算火力差点,解放军也能靠战术把局势扭过来。 再说了,那些号称“全美械”的部队,其实也就编制、训练和轻武器上像样点,重家伙什儿可不怎么样。那时候政府没钱,蒋介石也不愿意把所有好东西都给一个部队,结果这些部队上了战场,表现也就不那么神气了。还有啊,日本投降后,国共两边都捞到了不少日本装备,解放军的武器水平一下子就上去了,有的地方比国军还强。比如说黄百韬集团、刘玉章的52军、宋瑞柯的整编66师这些部队,虽然没全换上美械,但有了稳定的日本装备打底,跟解放军对着干也能撑一阵。总的来说,虽然国军的主力大都用了美国制造的武器,但在真刀真枪的战斗中,这些武器并不总是那么灵光。特别是和解放军对上时,有些部队装备没那么“洋气”,反而打得更猛。这里面的原因挺复杂,一方面是美国武器也有它的短板,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军在用兵布阵和调配资源上有点问题。说来也怪,就是那些装备不太行的部队,只要指挥得当、战术巧妙,也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从解放战争那会儿国军装备的不同,还有这对战局的影响来看,咱们能明白一个理儿:打仗不光得看武器牛不牛,关键还得看手里这点东西怎么用,还有战略战术合不合适。老话儿说得好,“打仗这事儿,得玩儿心眼儿”。战场上啥情况都可能发生,只有脑筋转得快、判断准,才能在拼杀中站稳脚跟。这条历史经验,到现在也挺值得咱们琢磨琢磨。
大家发现没有,解放战争期间,国军的主力是全美械装备,但解放军打的几场最难打的战役
国际大碗说
2025-01-25 02:38:13
0
阅读:1647
TACF
美帝制裁蒋军。
用户17xxx30 回复 01-31 20:57
不是制裁是老蒋没那么多钱,美协靠后勤的
在雨中等你
小编是讲相声出身的![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