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事儿,才是头等大事。”1949年,平常的一天,陈毅大将走进上海一家不起眼的小面馆,却碰上一件让他火冒三丈的事儿。这事儿啊,可不是一碗简单的阳春面能概括的,它关乎着公平与尊严的大问题。
那天午后,陈毅市长微服私访,来到了这家小面馆,随意点了碗面,正吃得津津有味呢。这时,门一开,走进来一位衣着破旧的老农,怯生生地跟服务员要了碗阳春面。可您猜怎么着?老农的面左等右等就是不上来,好不容易端上来了,那面的样子和分量,跟陈毅碗里的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陈毅一看,心里那个气呀,立马拍了拍桌子,冲着服务员大声喊:“去,把你们老板给我叫来!”老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脸上堆满了笑容,问大家是不是饭菜不合口味。陈毅神情严肃地说:“不是我这碗面有问题,是那位老伯的面。同样的价格,为啥他的面和我的差别这么大?你们这是看人下菜碟吗?”老板一听,愣了片刻,随后笑着打圆场:“您是干部,怎么能和普通农民相提并论呢?这不是乱了尊卑嘛。”
陈毅一听这话,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严厉地说:“都什么时代了,还拿老一套说事,难道你不知道现在人人平等吗?”老板显然没料到会被这么质问,语气也变得不客气起来:“你以为自己是谁呀?我客气地叫你一声干部,你还真把自己当大官了?”
这时,随行的工作人员实在忍不住了,站出来说道:“这是我们陈毅市长!”老板一听,脸色瞬间变得像调色盘,连忙点头哈腰地道歉:“市长啊,您怎么不早说呢,要是知道是您,我们肯定好好招待。”陈毅不客气地反驳道:“你现在看我是市长,态度就变了。刚才不知道时,你怎么就另眼相待呢?”
其实,陈毅生气的,根本不在于一碗面的差别,而是对那种从旧社会流传下来的等级制度恨之入骨。新中国成立后,到处都在提倡平等、公正,但那些老旧的坏习惯还是像树根一样扎得深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