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科举放榜,曾国藩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作为反面范文公示在墙上,顿时脸色通红,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晚年回想,曾国藩自称这是自己一生的耻辱。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族五百年未曾有人考中秀才,直到他的祖父曾玉屏的转变,才开始有所不同。曾玉屏年轻时是个纨绔子弟,爱喝酒、打架,不务正业。直到有一次,他被一位老人批评后,痛下决心,卖掉马匹,投身农业,开始努力工作,经过多年奋斗,家里渐渐富裕起来。他深知读书的重要,于是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长子曾麟书身上。虽然曾麟书十六次考试均未中,但曾玉屏不气馁,将希望寄托在孙子曾国藩身上。 从小,曾国藩便勤奋读书,十四岁就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然而,频繁落榜的结果让父子俩成了村里的笑柄。然而,曾玉屏从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坚持认为人定胜天。这种坚定的信念深深影响了曾国藩,使他在失败后依然不放弃。 终于,在道光十二年,曾国藩参加了科举考试,虽然未能中榜,但他的文章却被当作“范文”贴在了墙上,成为反面教材。看到这一点,曾国藩羞愧万分,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终于在下一年考中了秀才,之后步步高升,最终成为晚清的重臣。 曾国藩总结了祖父的家训:“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其中强调了读书、家务、清洁和礼仪等生活智慧。正是祖父的教导塑造了曾国藩的性格与品格,让他从一个普通人家走向了历史的巅峰。 这段经历也告诉我们,家庭的熏陶和家风的传承对个人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正如曾国藩所说:“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的成长故事:从耻辱到辉煌,祖父的影响一生受益
寻墨阁
2025-01-24 15:53:06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