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说话看似平常,却总让你觉得尴尬不舒服?这就是“社交微攻击”。它不明显,但杀伤力大,比如:“你这么黑,美白产品就别浪费钱了。”
社交微攻击就是那些不明显但包含偏见、歧视的话或行为。它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冒犯。遭到攻击时,我们可能会心理不适,但又不敢回击,陷入内耗。
那如何应对呢?首先,别总怀疑自己,有些恶意就是没理由的。你得先了解社交微攻击的四个特征:微妙零成本、不安好心有目的、出于偏见形成刻板印象、无时无刻不发生。
举个例子,我堂姐在国外留学时,收银员看她着急就说:“赶紧去上课吧,你们亚洲人就是喜欢迟到。”这就是典型的社交微攻击。
要避免成为受害者或加害者,得知道它为啥产生。一是隐性偏见,就是潜意识里的负面态度和刻板印象。二是心理防御,为了减轻不适感,就用社交微攻击表达不满。三是群体标签效应,对某些群体有先入为主的偏见。
应对社交微攻击,你可以:
远离让你不开心的人。别硬逼自己和对方搞好关系,保持界限和距离。
回应恶意,别沉默。直接挑明和反击,或者私下沟通。
寻求支持,别孤立无援。找家人或朋友聊聊,他们可以给你建议和鼓励。
同时,别压抑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愤怒。你可以直接表达情绪,或者做让你放松的事来宣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