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李鸿章跑到英国去访问。这趟出行,他可没白去,因为遇上了一件让他大开眼界的事儿。德国哥们儿瞅见机会来了,赶紧给李鸿章推销自家新玩意儿——马克沁机枪。
那时候的晚清,国力衰退,武器落后。李鸿章呢,肩负着给清朝找军力强化秘籍的重任。正好赶上国际军事博览会,德国发明大师马克沁亮出了他的得意之作——马克沁机枪。李鸿章一看这全自动的机枪,新鲜得不得了,压根儿没急着问价格,先问这机枪一分钟能打多少子弹。马克沁乐呵呵地说,多的时候,一分钟能打出六百发子弹。说完,他还给李鸿章来了一场“烟花秀”,现场演示机枪的威力。
李鸿章一看这火力,心里头震撼得跟吃了辣椒似的。他琢磨着,要是能把这宝贝疙瘩弄到大清,说不定能扭转战局。可惜啊,一看价格,李鸿章就犯难了。再加上国内那帮不作为的官员,他只能咬咬牙,买了把机枪回来,子弹都凑不齐一箱子。
回到国内,李鸿章还想号召大伙儿仿制马克沁机枪,但那时候的技术和体制,根本跟不上趟儿。这事儿啊,也就成了个泡影。这次出访,李鸿章心里头透亮,明白了要想让国家牛气冲天,军队得先硬起来。虽然他那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段往事却给后人提了个醒:国家得不断壮大,这样才能守住和平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