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之后,戴笠所在的骑兵营马上断炊,难以为继。营长沈振亚决定全营解散自谋生路。 戴笠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忽而接到家中来信,说他的族侄女戴学南因涉嫌加入地下党,在杭州被捕,随时有生命危险,让他赶快想办法营救。戴笠立即向沈营长请假,奔赴杭州。 戴笠知道,要营救族侄女,只能到浙江省党部清党委员会找关系。他一打听,事有凑巧,浙江省党部不仅有江山籍老乡,而且不用任何人介绍,他就是戴笠的同窗好友姜绍谟。 姜绍谟在北大政法系时就已加入国民党,毕业后回到浙江,如今已经是省党部委员、省防军政治部主任、省党部清党委员会委员,恰好管戴学南的案子。 戴笠赶到省党部,见面时尽管两人地位已是云泥之别,但姜绍谟热情依旧,当即与戴笠一起来到附近茶楼,边饮茶边聊天。当戴笠准备告辞返回临时住宿的黄埔同学会时,姜绍谟非要戴笠住到他的家里不可。 “反正骑兵营也散了,你在这里先住些日子,然后看看安排个什么事做。”盛情难却,戴笠便暂时在姜绍谟家住了下来。 三天后,姜绍谟经调査认定,戴学南只是一时“糊涂”,并非真正的地下党,亲自下令释放,并购买船票将她送回江山老家。 姜绍谟又征求戴笠的意见,是否愿意在他管辖的部门任职。戴笠不愿轻易依附朋友。他早就打算追随胡靖安。可蒋下野之后,他与胡靖安断了联系,心里十分担忧和牵挂。 有天晚上吃饭,姜绍谟告诉他:“听说蒋先生已离开奉化,经杭州到上海去了。” “什么时候?”戴笠急问。 “就在今天。” 戴笠当即决定明天就去上海。他认为胡靖安作为擅长情报工作的侍从室副官,不会离蒋介石太远,说不定就在上海。 第二天,戴笠到上海狗,在拉都路20号蒋公馆外,连续蹲守三天,眼见校长的汽车进进出出,却没有发现胡靖安的身影。他自知无资格晋见校长,只好继续在此蹲守。 直到第四天晚上,蹲守又没有收获,戴笠垂头丧气地向回走,在灯光昏暗的弄堂中,却与朝思暮想的胡靖安偶遇。戴笠激动万分,一聊起来,却发现俩人都在寻找对方。 原来,蒋介石准备东渡日本,要胡靖安留下来组织一个情报联络组。胡靖安知道戴笠有做情报工作的特长,只是因为蒋介石尚未复职,联络组实际是“黑”单位,除了他本人有地方领取薪水外,其他成员的活动经费都要各自负担。 听胡靖安说明情况后,戴笠当即表示:“为校长效力,有无报酬无关紧要,生活的问题我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点主任尽管放心。” 第二天,戴笠来到联络组,才知道任务是利用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搜集地下党与一切反蒋势力的情报,交到胡靖安手中,由胡靖安整理后寄给蒋介石。 戴笠考虑在杭州同学同乡比较多,又有姜绍谟那样身处高层的好友,因此他决定先去杭州,由姜绍谟给介绍一些朋友,他觉得来自高层的信息应该更有价值。 戴笠返回寄宿的表妹家后后,将情况向表妹夫张冠夫说明。张冠夫不像妻子王秋莲看不起戴笠,他一向认为戴签非等闲之辈,于是倾其所有凑出几块钱,悉数交给戴笠权作川资。 随后,戴笠跑到楼上,向他的另一位好友、文溪高小同学王蒲臣告辞。 戴笠与王蒲臣并非同窗,王蒲臣比戴笠小五岁,两人在文溪高小交叉时间仅一年,却成为好朋友。为此,王蒲臣的姐姐王蕉梅与戴笠的妻子毛秀丛拜了干姐妹,后来王蕉梅又嫁给了戴笠的同窗好友,两个家庭的往来更加密切。 王蕉梅随夫移居上海后,与张冠夫同住一幢楼,戴笠每次到张冠夫家,王蕉梅都会在经济上给予接济。戴笠发迹后时时不忘报答救济之恩,直到退居重庆,仍由回沪人员给王蕉梅带送礼物。 时逢王蒲臣来上海找工作,就住在楼上姐姐家打地铺。王蒲臣当即拿出20块银元交给戴笠作为川资。 与王蒲臣告别后,戴笠奔赴杭州,仍然住在姜绍谟家。次日上午,戴笠赶往位于昭庆寺的黄埔同学会,又巧遇胡宗南。原来,胡宗南已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一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来黄埔同学会是为了联系同乡、同学,为蒋介石复出做准备。戴笠觉得联络姜绍谟这样的省内高官非常必要的,就答应为胡宗南搭桥。 在浙江省党部,经戴笠一番介绍,姜、胡二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随后,三人到附近一家茶馆,边饮茶边畅谈时局,并为戴笠的情报工作支招。 为了帮戴解决生活问题,胡宗南决定介绍他去南京黄埔同学会毕业生调查处工作。这项工作工作量不大,每月有十几元报酬,同时还有了广泛联系黄埔同学的机会,便于他搜集各方面情报。 胡宗南强调说:“南京毕竟是国民政府所在地,信息比较集中,尤其眼下桂系控制大局,相关情报更为重要。去南京,宜早不宜迟。” 戴笠不得不承认,胡宗南的嗅觉远比他敏锐得多。第二天一早,戴笠便登上了北去南京的列车,下车后直接赶往黄埔同学会报到。他白天上班,晚上便将搜集到的情报,以及胡宗南、姜绍谟、张冠夫等人发自浙江和上海方面的情报,整理抄写清楚,寄到上海胡靖安处,由胡靖安筛选后发给蒋介石。 戴笠的情报很快引起蒋介石的重视,他也逐渐开始发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