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3日,张治中、吴忠信一行人来到溪口丰镐房面见“下野”的蒋介石。蒋

玲珑说历史 2025-01-23 21:57:53

1949年3月3日,张治中、吴忠信一行人来到溪口丰镐房面见“下野”的蒋介石。 蒋介石拿起桌上的报纸,笑着对张治中说:“文白,你看,昨天的报上已经登出来了。”原来报纸上登载说,据可靠消息,国民政府中劝蒋下野的几个重要人物,现在正在劝蒋出洋。 张治中听了一怔,面露尴尬。蒋介石接着愤然说道:“他们逼我下野尚可!要逼我出洋,就不行!如今我是个普通国民,到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何况是在我的家乡!” 蒋介石的这几句话,直接把张治中的嘴封住了。原来,这次张治中到溪口,除了要和蒋介石商量和谈条件外,另一意图就是劝蒋介石出国。因为代总统李宗仁,感到蒋介石表面上虽下野,但实际还遥控一切,使他倍受钳制难以开展工作。 李宗仁曾向张治中发牢骚说:“我不管啦!反正我是代理的!”张治中此行,便是劝说蒋介石暂行出国,好让李宗仁放手去做,以利和谈。现在听蒋介石这样说了,便无法再提,他只好从和谈的其他方面说起。 张治中说:“南京方面希望保持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性,必要时,让步到鄂、赣、苏、皖四省和宁、汉、沪三市联合共管。” “我看这事不必由我们提出吧!”蒋介石说着,猛地站了起来,踱了几步:“依我看,我们现在应该是备战求和,仍然要以整饬军事为重,不宜分心。我现在告诉你们:我很欣赏顾祝同的意见。他主张把从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撤回来的部队,编成几个较强大的机动兵团,防止共军渡江,确保江南半壁。再把江南各军、师管区的新兵,迅速编组成二线兵团,以备最后之决战:能战方能和!和时也方能对等。否则,全是空话!现在要做最坏的打算,你们说对吧?” 张治中、吴忠信等人默默无言,只得静静地听着。 见张治中对于备战不表态,蒋介石又说:“至于德邻呀!上半局棋子我很明白,也是和我一致的,希望划江而治;至于下半局棋子呢,太不高明了,逼人太甚了!” 张治中满头大汗,十分纳闷地问:“总裁有何见教,我不明白。” 蒋介石说:“德邻通过傅泾波、司徒雷登向美国要军火,武装他们自己的桂系军队。哼,这能瞒得过我吗?所以我说,文白,你给德邻带个口信去,请他尽管放心好了,我是不会再出山了,我这一生不愿再执政了!” 张治中擦了擦汗,说回去一定将蒋介石的意思报告给李宗仁。接着谈到和谈的人选问题,他提出南京方面要让张群、吴忠信参加。 吴忠信看了一眼蒋介石,忙说:“我不去。” 蒋介石点头说:‘不去也好’。 张治中也说:“我也不去。” “这个,倒值得考虑!恐怕摆脱不了吧!”说到这里,蒋介石又站了起来,“我们暂时谈到这里为止吧!我陪你们去看雪窦寺、妙高台。” 会谈结束后,蒋介石陪着张治中、吴忠信乘舆登山,观赏山景。他的心情跟前一天有所不同。一则,要尽地主之谊,强颜欢笑,要显得开怀一些;二则,他也有意让张治中等人看一下溪口的风光。所以每到一处,蒋介石总是指指点点,向张、吴介绍风光山色、典故胜迹。可是张治中因任务在身,心神不宁,对观赏山景实在也没有多大雅兴,只因为是蒋介石亲自陪他们游山,不好意思推托。 来到妙高台,张治中见蒋介石此时的心境颇好,又趁机拐弯抹角地试探着谈起出国的事。谁知一提起出国,蒋介石又火了,他愤愤地说:“文白,我坚决不出国!我可以不做总统,做个老百姓总可以吧?” 蒋介石为什么如此害怕出国呢?因为此时他虽然看似“隐退”,但实际在溪口布置了7部电台,操控他的嫡系,一旦出国,势必无法操纵了。当时南京李宗仁方面的一举一动,都在蒋介石的亲信严密监视之下;京沪杭一带庞大的军队,大部分都由蒋介石的亲信掌握,听从蒋介石的指挥。各方面的讯息,通过电波川流不息地传到溪口。溪口,实际上比李宗仁的总统府更忙。 身在南京总统府的代总统李宗仁,在各处都受掣肘,因为蒋介石仍在继续“主事”。有一件事足可说明这种微妙的局面。李宗仁一上台,确曾表示要释放张学良、杨虎城,可是没有人理他。 张学良是蒋介石自己派人看管的,当然不用说了。李宗仁得知杨虎城被关在重庆,便打电报给重庆市市长杨森让立即放人,但杨森不敢得罪蒋介石,推说不知道,让问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可是毛人凤拒绝和李宗仁联系,如同蒸发一般,实际上,毛人凤早已报告蒋介石,把杨虎城藏起来了。 张治中哪里知道蒋介石的心思,仍不甘心,继续讲解着出国的利弊得失。他说:“总裁若能出国暂住,可以避免各方面的猜疑,对谈判也有好处呀!” 蒋介石见张治中如此天真,不觉好笑。他缓缓地说:“文白,你们要我出国,也要好好地来嘛!他们太不明白我的个性,竟想利用中外报纸舆论对我施加压力,这是办不到的。”说到这里,蒋介石用手杖猛力在地上戳了几戳:“我可以住在国内任何地方,要我住到国外去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出之于强迫!” 张治中这次到溪口,与蒋介石足足谈了五天,又盘桓了三天,但是蒋介石坚决表示不出国,无奈之下,张治中只得返回南京。

0 阅读:212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