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4年,两名木匠前来维修应县木塔,不料却发现二层佛像肚子上有个大洞,出于好奇心,一名木匠将手伸进去摸索,居然掏出一个盒子,里面果真藏了个宝贝!
(信息来源:科普时报2024.11.22鬼斧神工的应县木塔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三十八))
1974年,应县,这座小县城因一座木塔而闻名于世,它就像一个沉默的巨人,屹立千年,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荣辱,然而,在这一年,沉睡的巨人发出了低语,一段尘封的历史即将被揭开……
应县木塔,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木构建筑,需要定期维修保养,以抵御时间的侵蚀,1974年,文物局启动了一项新的维修工程,王木匠和老李,两位当地经验丰富的工匠,被委以重任,参与了这次重要的修缮工作。
他们清楚自己肩负重任,于是格外小心地逐个检查木塔的各个部分,当他们来到木塔二层时,一个不寻常的细节引起了王木匠的注意,他在佛像后面发现了一个小孔。
好奇心驱使着他探查究竟,他小心地将洞口扩大,伸手进去,竟然摸到了一只早已腐败的死老鼠,一股让人不舒服的味道直冲鼻子,让人想吐,王木匠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直觉告诉他,事情可能并不简单。
他再次将手伸进洞中,这一次,他摸到了一种不同的触感,一个坚硬的卷轴状物体,他轻手轻脚地把它拿了出来,居然是一幅古时的画,这个意外的发现立刻让其他工作人员提高了警惕,他们意识到,这尊佛像的腹中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在王木匠的指引下,工作人员对佛像进行了更全面的检查,最终,一个令人震惊的宝藏展现在世人面前,158件珍贵文物,包括古老的经卷、字画、舍利子,甚至还有金币和珠宝。
起初,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王木匠曾一度动过私藏画卷的念头,毕竟,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在文物局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和教育下,王木匠最终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并将画卷及其他发现的文物全部上交。
王木匠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必须依法办事,任何私藏文物的行为都是对历史的亵渎,这事儿也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份儿。
应县木塔,这座建于辽代的木构奇观,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巅峰之作,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这座塔采用纯木搭建,没有用到钉子和铆钉,非常独特,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奇塔”。
这座木塔是现役中最高龄的,还被吉尼斯认证了,但这座木塔历经千年,也不是总是一路顺遂,这个地方历经了战火纷飞,也遭遇了不少自然灾害,尽管历代都进行过修缮,但塔身仍然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部分构件受损,塔身也出现了一定的倾斜。
这些伤痕,是历史的印记,也是木塔坚韧不拔的象征,探寻文物之光:炽盛光九曜图等瑰,在158件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幅被王木匠发现的古画——《炽盛光九曜图》。
这幅辽代画作,描绘了炽盛光佛与其他佛像,构图精妙,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展现了古代高超的绘画技艺,这东西不仅艺术价值高,还是研究辽代佛教文化的关键实物,其他出土文物,如经卷、舍利子、金币等,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为我们了解古代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线索,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增添了新的篇章。
1974年的文物发现,让应县木塔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游客纷纷前来,都想亲眼见识一下这千年古塔的风采,体验一番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应县木塔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守护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责无旁贷,现在,从地下挖出来的宝贝都安全存放在当地博物馆里,大家可以去那里看个究竟,博物馆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应县木塔的历史,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