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从鞭打弟弟到捐献生命一切,他的赤子之心照亮中华

底层史观吖 2025-01-23 16:33:50

1893年,19岁的陈嘉庚回到家乡福建集美成亲,看到弟弟因顽皮不学而没有接受教育,心生愤怒。他将弟弟绑在树上鞭打,劝说妻子拿出2000元办学。然而,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无数孩子受益。

在新加坡工作时,陈嘉庚发现西方国家的高识字率令他深感痛心,特别是中国有90%以上的民众无法接受教育。深知教育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陈嘉庚立志回乡办学,尽管当时家乡唯一的私塾已经关停,许多孩子因此无法上学。

他用婚礼剩余的2000元开办了“惕斋学塾”,为家乡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随着事业逐渐有起色,陈嘉庚不仅帮助父亲偿还债务,还扩大了商业版图,成为“橡胶大王”。但他的目标始终没有改变——回国办学。

1912年,他创办了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在内的“集美学村”。并且在学村内建立了科学馆、图书馆和体育场,极大促进了地区教育的发展。

1921年,陈嘉庚捐赠100万建立厦门大学,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即便遇到经济困难和战争的打击,他依旧坚持捐赠教育事业。当世界经济危机爆发,银行提议停止捐款以挽救生意时,陈嘉庚拒绝了投资,继续为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提供资金支持。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通过南侨总会积极支持抗战事业,个人捐赠了大量资金、物资、甚至战斗机与战车。临终时,他将300万存款留给了国家。毛主席曾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陈嘉庚的坚持和奉献,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去世后,国家为他举行国葬,周总理亲自为他执绋,2000多人送别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0 阅读:3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