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18岁的丁龙被卖到美国,成为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凭借踏实勤劳,他后来成为富商卡朋蒂埃的仆人,并逐渐赢得其信任。1889年,丁龙决定退休回国,临行前向卡朋蒂埃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他希望用一生积蓄1.2万美金(相当于当时320万人民币)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汉文学系,以推广中国文化。
然而,哥伦比亚大学最初拒绝了这一请求,担心建立汉学系会与当时的政治氛围不符。卡朋蒂埃深受感动,决定帮助丁龙实现心愿。他不仅捐出自己的积蓄27.5万美金,还卖掉了曼哈顿的房产,最终说服哥伦比亚大学同意建立汉文学系,并以丁龙的名字命名为“丁龙讲座”。
丁龙虽是普通工人,却以无私的信念和行动推动了中美文化交流,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他的故事不仅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也激励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