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止》
一个人在大山里长期独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东西,其实都已经不再需要了。
这些“不再需要了”的源头,竟然是:
1、因为没有观众了,所以就不需要再表演什么了。
2、因为身边没有任何人,所以就不能再与别人进行比较了。
于是乎,活出真实,就是这样子来的,甚至是无可奈何的,是必须的。
不能自己表演给自己看吧!还要比较,也只能自己与自己比较了。
如果自己与自己比较,总是一天不如一天,在大山里一个人生活了九年,要么这个人早就疯了,要么就已经死了。
所以,足以证明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肯定一直都是嬴麻了,才走到了今天。
一个人3000多天一直在超越昨天的自己,这样的人肯定已经是仙人板板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教养是人外在的那个自己,修养是人内在的那个自己,以教养待人,以修养待己。
一个人在大山里生活了九年,教养早就丢了,外在的自己早就不需要了,只能用修养来养自己,只能修炼内功内力,不得以而为之,其实一点儿也不高大上,被逼无奈而已。
人唯有在一个人长期独处的时候,才能真正离开“与别人比较”,也就离开了“与别人比较”带给自己的快乐和痛苦。这时候,真正源生于自己的快乐和痛苦才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不与人比较的“我是谁”,与与别人相比的“我是谁”的内容完全不同。
人的身份感是社会性的,是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属性进行比较,才得以成立。
身份感主要以“我与别人的不同”为核心内容,是带给人生快乐和痛苦的核心内容。
痛苦,不过是自己的身份感让自己不满意。快乐,不过是自己的身份感很优越罢了。
不与别人比较了,人的身份感就消失了,身份感带给自己的快乐和痛苦也就消失了。
一旦不与别人比较了,绝大多数的好与坏就消失了,绝大多数的有用或无用就不存在了,绝大多数的功利心就消失了,成功和失败根本就不存在。
当一个人不再拿“我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来刷生命的存在感的时候,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就赤裸裸地暴露在面前了。
这时候的“我是谁”,这时候的“拿什么来刷存在感”、“拿什么来带给自己快乐”,才能触及到存在的本质,才能真正触碰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生命的真相。
想一想,当我:不再需要比别人更有钱了;比别人更有名了;比别人更有权了;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了;比别人更漂亮和美貌了;比别人更聪明和智慧了;比别人更博学了;比别人更有趣了;比别人更有成就了;比别人更善良、道德和利他了……不再需要任何“与别人不同”的身份感了。
不要需要与别人穿得不一样了;吃得不一样了;用得不一样了;活得不一样了……
这时候,自己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让自己快乐的理由是一些什么,让自己感受到的存在感是一些什么内容……
当这些东西开始呈现出来,人自然而然就触摸到生命的实相了。
只要不与别人比较,其实“我”就消失了,不需要有任何的身份感,不再需要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个体,生命体验都不再与任何与别人比较的感受和体验发生联系,只是干净纯粹的存在。
曰:我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与别人不同,我也不再需要任何的地方与别人不同。
再曰:我也不觉得别人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我也不需要别人与自己有什么不同。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一个人能被自己纯粹的生命状态所满足,能活得很快乐,这样的人就是开悟的人,就是一个智者和觉者。
于是乎,天与人就合二为一了。
人生一辈子,从追求“我与别人不一样”,什么都与别人比较。最终再转过来去抵达“我与别人,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什么都不再与别人比较。人就真正涅槃了。
前者不过只是一些幻象,后者才是生命的实相。
有些东西走了,有些东西就自然而然地来了。
一个人不再与别人进行比较了;不再追逐比别人更有人生价值和意义了;不再去刷与别人不一样的自我的身份感、优越感了。
只是纯粹、干净、真诚地去体验自己的生命,只是去刷生命的存在体验,只是去感受自己的生活,满足感就来了。
只需要不与别人比较,人就能发现自己的人生,早已经赢麻了。
当然,前提条件是:我必须要优于昨天的自己。
———《半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