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寡妇为何不愁嫁?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丛生,一旦与寡妇有所纠葛,便如陷漩涡,成为众人议论之焦点,唾沫横飞,如同密雨倾盆,无形中为寡妇筑起了一道隔绝尘世的高墙,令诸多男士望而却步。
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王朝那男权至上的社会中,尤其是理学勃兴之后,寡妇再寻良缘,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回溯至两千年前的汉朝,寡妇却似乎毫无再嫁之忧,此等奇景,究竟缘何而起?
其实,中国文化之特征,变幻无穷,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汉朝,女子之地位、作用及权利保障,与其他诸多历史时期相较,确有迥异之处。
汉朝开国皇后吕雉,不仅深度涉政,更开创了“母后临朝称制”之先河。
此后,汉朝的多位皇帝偏爱重用外戚,此等政治需求,无疑提升了外戚母族之地位,诸多后妃、太后,皆有参政之经历。在此背景下,汉朝女子尊贵之特殊历史文化现象应运而生。
于汉朝,有名望之女子,非但可封侯,亦可享爵位、封邑之荣。如汉高祖刘邦,曾封兄伯之妻为阴安侯;吕后执政时,亦曾封萧何之妻为酂侯,樊哙之妻吕媭为临光侯。
汉朝女子之尊贵,使其在婚姻与家庭生活中亦占据高位,公主蓄养面首,亦是理所当然之事。
汉武帝之姑母馆陶公主刘嫖,寡居后宠幸董偃,即便是汉武帝,亦需尊称其为“主人翁”,一时之间,“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其后公主贵人多逾礼制,自董偃始”。
因公主寡居蓄面首之事,使得当时寡妇再嫁,变得自然而然,合乎情理。
汉武帝之姐平阳公主,初嫁曹时,再嫁卫青;汉宣帝之女敬武公主,初嫁富平侯张临,再嫁临平侯赵钦,赵钦亡故后,又嫁高阳侯薛宣;汉元帝之冯昭仪之母,初嫁冯昭仪之父,再嫁郑翁;汉桓帝刘志之皇后之母,初嫁邓香,再嫁梁纪……
汉朝寡妇不愁再嫁之风习,直至汉末,仍屡见不鲜。
翻开《三国志》之后妃列传,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魏、蜀、吴三国之开国皇帝,皆曾娶过再嫁之寡妇。如曹丕之皇后甄氏,本乃袁绍之儿媳;至于曹丕之父曹操,那位闻名遐迩的“曹贼”,更是以钟爱寡妇而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