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冯雨瑶
1月2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4.3%;冷链物流总收入为5361亿元,同比增长3.7%。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卜益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增长双重因素的驱动下,冷链物流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生鲜食品品质需求的提升,叠加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落地应用,大幅提升了冷链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从而推动了行业服务质量的提高。”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冷链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已达6371亿元,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8686亿元。
“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对高品质生鲜食品和药品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生鲜电商、医药电商、蔬菜供应链、外卖预制菜配送等业态的快速发展,助推了冷链物流产业的成长,持续驱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如是说。
政策层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
《规划》明确,通过现有资金支持渠道,加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冷库仓储用地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拓展冷链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对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完善配套金融服务。
为满足国际贸易的往来,冷链物流已应用在中欧班列上。“现今的铁路冷链运输已经很成熟,可以满足我们对低温药品的运输需求。”一家主营医药流通的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中欧班列的车厢非常智能化,安装有控温装置和监控设备,通过大数据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验药品的运输。
企业层面,一些传统物流企业正在凭借其业务优势,积极布局冷链物流市场。一些专注于冷链服务的中小企业也在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能力,不断抢占冷链物流市场。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渗透率仍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快递物流专家、贯铄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CEO赵小敏看来,目前,相当多的产品还没有纳入到冷链体系。随着资本的持续投入以及用户需求的提升,冷链物流市场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冷链物流的快速崛起,也为新能源冷藏车产业带来了利好。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冷藏车2024年销量为21368辆,同比增长350.8%;新能源冷藏车渗透率为33.9%,同比增长25.2个百分点。
“预计随着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冷藏车销量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行业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卜益力说。
赵小敏认为,不仅是新能源冷藏车领域,在冷链物流的末端环节,如智能柜、无人车等也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