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刑警再看漂白 剧情太假
看完《我是刑警》再刷《漂白》,那感觉就像刚吃完一桌硬菜,又给你上一盘速食泡面,落差感巨大。前者展现的是刑警们雷厉风行、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后者却把观众当成了“没见过世面”的傻白甜,硬生生把凶手塑造成“智商天花板”,让人感觉剧情失真到离谱。就像你刚接受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洗礼,再看一场小学生过家家般的表演,兴致瞬间全无。
这种落差感,源于两部剧对现实的刻画差异。《我是刑警》里的刑侦手段,让观众觉得“这才是警察办案的样子”。他们缜密的分析、细致的排查,都符合大家对警察专业性的认知。而《漂白》呢?绑匪能轻易越狱,作案后还能在城市里逍遥法外,甚至逃之夭夭。别说观众了,估计连编剧自己都不信。再看受害者珍珍的逃跑方式,翻窗入户躲藏是没问题,问题在于她为什么不躲起来求救,偏偏要继续“作死”呢?这就像一个数学高手,明明知道最简单的解题思路,偏偏要用最复杂的方式,只为了给剧情制造冲突。这种为了剧情而剧情,硬拗的桥段,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漂白》的问题不在于剧情的曲折,而是它完全脱离了现实逻辑的束缚。警方的专业性被严重弱化,犯罪分子的智商则被过度美化。这种失衡的处理,让观众产生了一种“看戏”而非“看剧”的感觉。说白了,好的悬疑剧,是让观众在猜测真相的同时,感受到真实的力量。而《漂白》,却用一种近乎“儿戏”的方式,消解了悬疑剧的魅力。它就像一个精心包装的糖果,外表华丽,味道却寡淡无味。它没有尊重观众的智商,更没有对现实的敬畏。我们需要的,是像《我是刑警》那样,能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与力量的剧作,而不是这种“过家家”式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