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鸟赚了6000万。”2009年,广东小伙身负千万债务,几次寻死都没如愿。绝望

我天哥 2025-01-21 17:25:00

“靠鸟赚了6000万。”2009年,广东小伙身负千万债务,几次寻死都没如愿。绝望中无奈返乡,想不到一只小鸟让他从债务缠身到身家千万。

2009年,梁华坤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作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曾经,他是珠海物流行业的一颗新星。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不懈的努力,公司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做大,迅速占据了珠海九洲港的半壁江山,一度成为当地的小有名气的商人。

然而,事业的巅峰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合作伙伴的背叛让他一夜之间从高处跌落,财产荡然无存,负债缠身,所有的积蓄和梦想瞬间变得虚无。

心力交瘁的梁华坤试图用自杀来解脱自己。他吞下了安眠药,希望借此结束痛苦的日子。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愿意让他就此放弃,他被姐姐及时发现并送医抢救,死神没有带走他。

面对生活的重压,梁华坤的心情如同沉入海底,完全看不到光明。几年无所事事后,梁华坤终于决定回到家乡,或许那里能为他带来一丝新的希望。

家乡三板村,一个位于珠海金湾区的小村庄,曾是梁华坤的骄傲。那里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长期以来,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经济萧条,荒地遍布。

回到三板村,梁华坤看到了这里的荒凉和困境。村民们大多已年老,田地荒废,甚至没有什么基础设施。眼前的一切与他小时候记忆中的村庄截然不同,这让他感到深深的痛心。尽管如此,梁华坤并没有放弃,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改变这里。

就在他回乡后的一天,梁华坤走在田间小路上,心情低沉。这时,突然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飞到了他的身旁,停在了路边的草丛中,仿佛在向他示意。梁华坤从未想过,正是这只简单的鸟,给了他重新振作的灵感。

梁华坤静静地看着这只小鸟,它那优雅的飞翔姿态,突然激起了他心中久违的想法:如果鸟儿能在这片荒地上栖息,或许这里就能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回乡创业,为什么不从生态做起?

梁华坤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尤其是他的父亲,认为他这是“做傻事”,根本不能让家乡变富。他的父亲说:“种树、建湿地,养鸟,能赚钱吗?”虽然家里人不理解,但梁华坤仍然决心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要想真正改变家乡,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里的生态环境。

他决定用最后的300万元贷款,在三板村的荒地上修建湿地,打算利用这里的水源和土地,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梁华坤将湿地建设作为第一步,修筑水渠、栽种树木、改善水质。他用心经营,希望这片曾经荒废的土地能成为家乡的新生命。

然而,村民们并不理解这一切,许多人对他的投入持怀疑态度,有村民私下称他为“傻子”,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有人笑话他:“这么大的土地,他都种不活树,哪能养活鸟?”但梁华坤并没有气馁。他深知,成功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他必须持之以恒。

他雇佣了专业的工人,在湿地里修建人工水道,种植适合的树木,为鸟类创造栖息地。起初,湿地的建设进展非常缓慢,梁华坤也多次面临挫折。树苗的存活率不高,水质难以保持清澈,甚至湿地内的水面时常积满泥土,无法供给生物栖息。即便如此,梁华坤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这片土地能带来变化。

三年过去,梁华坤的湿地建设逐渐恢复了生机。湿地的水质开始清澈,树木也逐渐成活。越来越多的鸟类开始栖息在这里,鹭鸟、野鸡、斑嘴鸭等珍稀鸟类纷纷来到这里。而梁华坤却清楚,虽然湿地中的鸟类数量在增加,但它们依旧是野生的,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收益。

就在梁华坤为如何变现而烦恼时,意外的转机发生了。2013年,一位澳门的商人来到三板村,参观了梁华坤的湿地后,深受感动。

他被这片恢复的生态湿地和水产养殖模式吸引,觉得这里的淡水鱼类质量极高,于是决定与梁华坤签订6000万元的水产订单。这一单交易不仅帮助梁华坤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他带来了可观的回报。

从此,梁华坤的事业迎来了新生。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将湿地公园和水产养殖打造成了一个生态旅游项目,带动了三板村的经济发展。

通过生态养殖和旅游业的结合,三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收入也逐渐增加。梁华坤带领着300多位村民脱贫致富,而三板村也逐渐成为珠海市的一个旅游亮点。

如今,梁华坤的“鹭鸟天下”已经成为珠海市的一个重要生态项目,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梁华坤的坚持与努力最终换来了成功,也证明了他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每当他看到湿地中成群的鸟儿飞翔时,他都会感到一份由衷的欣慰和感激。那只小鸟,也许就是改变他命运的信号。

梁华坤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便身陷困境,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转机。就像他所说的:“只要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命运会眷顾你。”

(信息来源:南方农村报 2015-3-05《珠海“鸟叔”梁华坤护鸟带来数亿生意》)

0 阅读:235
我天哥

我天哥

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