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周总理生气地驳回文学大家郭沫若再次挖掘陵墓的请求,只因郭

清风过石桥 2025-01-21 16:48:37

“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周总理生气地驳回文学大家郭沫若再次挖掘陵墓的请求,只因郭沫若的一个举动酿成了考古界的悲剧! “十年内,咱们不动皇帝的坟头!”周总理火了,直接拒绝了郭沫若想再挖古墓的念头,这事全因为郭沫若的一个做法,给考古界惹了大麻烦! 1955年的时候,历史学家郭沫若想找那本丢了好久的《永乐大典》。他写了个报告,说《永乐大典》可能被明成祖朱棣带到了明长陵里。那时候,咱们国家的考古手艺还不太到家,很多人怕挖了明长陵会伤了宝贝。可郭沫若非得试,最后还是被批准了。郭沫若打算挖明长陵,但没找到门,就改挖小点的明定陵。得到允许后,他就动手挖了。可因为没准备好,一挖进去,里面的低氧环境就被破坏了,好多值钱的字画和丝织品一下子就坏了。尽管如此,郭沫若还是催着大家继续挖。 挖到主墓室后,郭沫若看到了好多陪葬的好东西,像金子、银子、玉器、珠宝这些宝贝。他们打开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棺材时,发现里面陪葬品竟然有十一层那么多。虽然一共挖出了三千多件宝贝,但那时候保存条件不行,后来好多文物也都坏掉了。明定陵的考古工作搞出了大动静,让大家议论纷纷,中国考古这行也因此被说了不少坏话。周总理知道后,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下决心说:“十年里,咱们再也不去挖皇帝陵墓了。”从那以后,挖皇帝陵墓的事儿就被管得严严实实的,除非陵墓被盗或者坏了,才允许去抢救一下。文物就像是老祖宗给咱们留下的宝贝,考古呢,就是为了把以前的事儿给弄清楚,不光是找宝贝那么简单。要是考古只为了找些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却不管文物保不保护得好,那这考古可就太近视眼,也太没责任心了。咱们得用尊重和珍惜的心来看待这些老东西,让它们能完完整整地传给咱们的子孙后代。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真切切地明白和爱护这片地上的历史文化。

0 阅读:2
清风过石桥

清风过石桥

清风过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