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27军94师副政委杨家华,亲自带着300名士兵抢了志愿军的军火库,副司令员洪学智勃然大怒,可是27军军长却笑了。 1950年的初夏,解放军第9兵团正在华东沿海地区展开紧张的渡海训练。训练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在九兵团中,27军94师更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为了适应海上作战的特点,94师在武器装备上也做了特殊的配置。 94师的轻武器配备得相对精简,重武器则主要以适合海上运输和登陆作战的类型为主。这些装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为即将到来的渡海作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乱了原本的计划。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内战。 这场战争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特别是美国的态度让中国领导层高度警惕。美国不仅派出了军队介入朝鲜战争,还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后,情势变得更加紧急。毛主席决定调动9兵团改变战略方向,从准备渡海作战转为向北机动。 1950年11月初,94师接到了紧急北上的命令。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部队既缺少御寒的冬装,又没有足够的作战装备。 运输条件的限制让情况更加困难。当时用来运输部队的闷罐子火车空间狭小,装载能力有限。 部队抵达新的驻地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武器装备的补给。按照正常程序,这些问题应该由当地的后勤部门负责解决。 但是形势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预期,战况的紧急程度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部队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否则就要贻误战机。 在这种情况下,94师副政委杨家华带着两个连来到了当地驻军的军火库。这个决定虽然有些冒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军火库的管理员按照规定,要求出示相关调拨装备的命令文件。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毕竟军火调拨事关重大。 但是战事紧急,94师等不及完整的行政程序。杨家华当时采取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行动。 他掏出了自己的配枪,要求打开军火库。这个举动虽然有些极端,但也反映了当时形势的紧迫。 军火库里的装备大多数是从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型号杂乱,性能也参差不齐。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装备已经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杨家华命令部队将能用的装备全部搬走。临走前,他还向仓库管理员表达了歉意。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志愿军司令部。消息传到副司令员洪学智的耳中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洪学智立即联系了27军军长彭德清,询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一个师级干部带人"抢"军火库,这在和平时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彭德清对这件事的态度却出人意料。他没有批评杨家华的行为,反而表示理解。 在彭德清看来,杨家华是1933年的老红军,在红一军团服役时就以果断著称。这种处事风格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反而显示出了难能可贵的担当精神。 洪学智在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后,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特殊时期需要特殊的处理方式。 这件事最终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在当时紧张的战争环境下,能够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比追究责任更加重要。 更重要的是,94师在拿到这些装备后,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战前准备中。时间就是生命,在战争年代,这句话的含义要更加深刻。 长津湖战役中,94师作为27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支部队虽然装备简陋,但是战斗意志坚定不移。 在柳潭里战斗中,94师配合79师围歼美军陆战一师。这场战斗的胜负关系到整个东线战场的局势。 杨家华作为师副政委,没有躲在指挥所里发号施令。他经常出现在最危险的前线阵地上。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杨家华亲自架起机枪与敌人展开对射。这种身先士卒的作风,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然而,战争的残酷性远不止敌人的炮火。在长津湖地区,气温低至零下40度,这样的严寒比枪林弹雨更加可怕。 94师的官兵们大多来自南方,没有经历过如此严酷的寒冬。由于仓促北上,部队的御寒装备严重不足。 在这场战役中,94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全师3591人伤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严寒夺去了生命。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在前线与敌人作战牺牲的战士反而只占少数。大自然的威力远超过了现代化武器的杀伤力。 战役结束后,94师的损失过于惨重,许多建制都已经打散。1952年2月,这支英勇的部队被撤销了番号。 杨家华也离开了朝鲜战场,被调回国内担任9兵团东北办事处主任兼政委。他的新职责是负责兵员补充和伤员安置工作。 杨家华后来继续在部队服役,先后担任军区工程兵政委、后勤部副政委等职务。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 这位老红军最终在2004年离开了人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