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夫家事16:汪曾祺先生在一篇回忆散文中,曾总结一句“多年父子成兄弟”,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汪父多才多艺,会各种乐器,能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对孩子随和友善,爱和孩子一起玩乐。 这种和谐的父子关系,后来也成为汪曾祺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回头看可可和二姐夫之间的感情,从儿时的依恋,少年的疏离、青春期的反叛,成年后的独立,到现在的理解和默契,他们父子和许多家庭的父子关系殊途同归。 尽管二姐夫有爱喝酒、爱吹牛、贪吃、不喜欢干农活、穷大方、懦弱、好说话,打肿脸充胖子等诸多毛病,但他循老礼、讲义气、为人慷慨厚道、善良、脾气好,有悲悯之心,对人实诚,从不耍心眼,和他相处令人精神松弛、心情愉快。 他不占人便宜,喜欢为别人付出,家活懒外活勤,就喜欢被别人夸,骨子里有些懵懂,不计较太多,看着黑白色的《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都能乐半天,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一天天。 而可可的成长,受我们这边家族影响较大,初中辍学,意外读了中专、在大型养殖场工作之后,受到了学校、社会的双重培养和历练,脱离了既定原生家庭的培养轨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观和行事方式。 他文凭不高,但见识不低;知识层次一般,但动手能力颇强;专业能力欠缺,但待人接物还行,他性格中有二姐的细心、隐忍、善良、能吃苦,也有二姐夫的讲义气、慷慨、胆子大、善于表达、不怯场。 在二姐夫的基础上,他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也是二姐夫所巴不得见到的。 可可婚后,面对柴米油盐,对二姐夫的理解多了几分,尤其是贷款买车、买房、投资缘福达连锁超市被骗后,二姐夫表现出的担当(主动找了一份保安工作),让他内心是感动的,但嘴里不会说什么的,这就是中国的父子,特别是徐州地区的父子关系。 而二姐夫进城之后,没有了身在田庄的优越感,收入方面受到了城里人的降维打击,有些沮丧,在大环境的裹挟下,不想“卷”都得“卷”。 面对儿子高企的房贷、车贷,以及投资缘福达的欠款,除了保安之外,二哥想再找一份工作,补贴家用。 但对于他这样年龄段的人来说,又无一技之长,想再找一份兼职,还是比较困难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去年年底,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了——他多年“吃家”的经验,灌制的腊肠,突然在我的读者群火了。 我一开始吃的不错,拍了几张照片上网,夸了几句;不少朋友也想尝尝他的手艺,我便和可可鼓动二姐夫买上几百斤猪前腿肉,灌一批腊肠试试。 好的腊肠制作说难也难,关键要真材实料(猪前腿肉、雪花肉,去淋巴结、肉皮的杂肉)和用心加工,我知道二姐夫擅长煮大料水,年轻时他去过安徽亳州,专门买了一堆调料回来研究,没想到现在用上了。 二姐夫做了一批腊肠,三种口味的:五香、广式、麻辣的,以成本价分享大家,反馈还不错,竟还有不少回购的需求,这让二姐夫压力巨大,又使命光荣。 过去大半个月以来,二姐夫带着一家人忙开了,一个选肉、煮大料水、调馅,一个灌肠、晾晒,一个统计、封装打包,一个和朋友们联系,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在忙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意。 第一批腊肠是保本或是微亏的,主要是因为有十几斤品相不好的干肠,二姐夫坚决不同意发出,怕毁了自己的名声; 后面几批的腊肠,在朋友们的坚持和暖心鼓励下,考虑了一点人工(确实辛苦)——二姐和外甥媳妇经常忙到夜里一两点(因为孩子睡着之后才能开干),腊肠费用朝上调了一下。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个批量灌腊肠的经历,如果算得上是二姐夫的第二职业的话,这个活确实不容易做,占着时间、耗着精力,毕竟做20斤可以当成工艺品做,做200斤甚至更多,那种心态也是两样的。 好在二姐夫喜欢听夸,多夸他几句,他能忙得脚打后脑勺;再夸他几句,倒贴钱,他都愿意干,这就二姐夫性格,什么赚钱不赚钱的,大年时节的,乐呵乐呵得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可前两天回家后,琢磨起了糯米肠,灌了40斤,作为亲戚们的年货。 这些糯米肠看起来挺诱人,是糯米泡了之后,和鲜肉裹在一起的,大概有些类似肉粽,目前正在快马加鞭发往上海的路上。 年前这一波腊肠制作,把二姐一家累坏了,在忙碌充实的灌制中,她们的付出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是莫大快事;我问二姐夫这算不算我给他找的第三份工作? 他说,“以前自己灌,不算成本,亲戚们分一分,没觉得啥;现在按照成本算,可算头大了,刚理出一点头绪,又到年关了,等到年后再详细算算吧。” 实事求是说,灌这个腊肠,二姐夫挣没挣到“第三份工资”另说,亲戚朋友们都不缺腊肠吃了,一些品相不好的腊肠,大家都分到了,我们很有一种“吃大户”的感觉。 总结经验的话,二姐夫明年能干得更好。 ************************* 《二姐夫家事》系列暂告结束。 因春运物流原因,@八义集可可的腊肠节前可能发不了,具体可以联系他,节后看是否再赶制一批。谢谢大家的关注。
二姐夫家事16:汪曾祺先生在一篇回忆散文中,曾总结一句“多年父子成兄弟”,表达
草根闲聊生活
2025-01-21 08:24: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