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初,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在撤逃前找卢焘维持贵阳秩序,不料卢焘却惨遭刘

蜀山史道 2025-01-20 23:03:02

1949年11月初,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在撤逃前找卢焘维持贵阳秩序,不料卢焘却惨遭刘伯龙枪杀,谷正伦痛哭之后决定除掉跋扈的刘伯龙。 卢焘,号寿慈,早年曾任黔军总司令,是谷正伦当黔军第二混成旅长时的旧长官,在旧军人中被认为是宽厚长者,很受贵州人的尊敬。卢焘在贵阳闲居多年,一向不问世事,谷正伦亲自登门拜访,劝卢焘出面主持,卢焘却不过情面才答应了。 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于14日到达贵阳。当他获悉卢焘维持贵阳治安时,便派车将卢焘劫持到贵阳西郊的二桥转弯塘,将卢焘杀害在路旁。这时,谷正伦已由贵阳撤逃到晴隆。得知卢焘被杀后,深感内疚,大哭一场,如果他不劝卢焘出面维持社会治安,卢焘是不会死于非命的。 谷正伦气得吐血病复发,这时下定决心,不问后果如何,非杀刘伯龙不可。接着又发生一个事件:11月17日下午,刘伯龙的八十九军搜索营在晴隆抢劫贵州保安司令部的械弹。谷正伦认为这是刘伯龙有意放纵他的部下胡搞。从而更坚定了杀刘伯龙的决心。 当时,谷正伦住在晴隆县府里,县府位于一个小山上。省府秘书长何朝宗,绥署参谋长张法乾,以及保安副司令韩文焕和参谋处长萧开训,都住在县府内。 谷正伦决心杀刘伯龙以后,恨不得马上执行,急得茶饭无心,坐卧不宁。经韩文焕代为策划,11月17日下午4时许,谷正伦召见了八十九军的师长张涛和项荣还,将自己的决心告诉他们,两人都赞同。不过项荣还认为刘伯龙毕竟是他的军长,他不能动手,但表示绝对保守秘密。 于是,谷正伦作了如下的分工:18日上午设法诱骗刘伯龙到县府来,由保安部队负责将刘伯龙枪杀。枪响后,由张涛负责在山下缴八十九军直属队的枪。当夜,韩文焕指定保一团团长李成举担负杀刘伯龙的任务。 李成举由兴仁率两个营星夜驱车赶来晴隆的,他挑选了一个枪法好的军士来当枪手,这个军士身材不高,但极为精干。李成举在县府大门准备了机枪阵地,以便机枪可以随时进入射击位置。 18日上午,刘伯龙乘车赴普安,他的军部将移驻那里。9时许,张法乾打电话给刘伯龙说:“谷先生已经起床,你要见他就来吧!”刘伯龙带了一个姓苏的副官和两名卫士一同上山来。刘伯龙到谷正伦的房间内,谷正伦同他谈了大约个把钟头的话,刘伯龙告辞而出。这时韩文焕由西边房间走到穿堂来打招呼说:“伯龙,我今天和开训到兴仁去,要整理一下东西,不能奉陪了!”说完,就缩回房子去了。 刘伯龙从上房下来时,东边厢房内正在写由刘伯龙接替谷正伦为贵州绥靖公署主任的布告。这是故意用来哄骗刘伯龙的。但当时在东边厢房的上校参谋宋克今和前贵阳警备副司令魏持平也不明真相,还以为刘伯龙的要当绥署主任了。刘伯龙走到西边厢房张法乾的房间里,何朝宗和萧开训都在那里。刘伯龙红光满面,腰悬一支非常漂亮的纯白色左轮手枪,副官和卫士均不在身旁。 心情很好的刘伯龙吹起牛来:“我到哪里都有吃的,因为我的伙食车子总是先出发替我准备好了!”他又自鸣得意地说:“我从来不看经理处长的账,因为书面的账总是假的,我叫他口述,这样,他才作不了假。” 这时,一个少校军官进来向绥署参谋长张法乾请示有关军粮补给的问题,刘伯龙抢先对这个少校说:“你叫他们乡保长办,他们如果不办,你就杀他们;如果你不办,我就杀你!” 这个军官弄得莫名其妙,答应一声“是”,行个礼退出去了。这时刘伯龙俨然以省主席的口气,拍一拍何朝宗的背说:“今后省府的事你要多负责啦!否则!” 何朝宗说:“否则你要杀我?” 刘伯龙说:“说哪里话!”之后,他又炫耀了一下那支漂亮的左轮枪,说这是从美军那里弄到的。 刘伯龙赖在房间里不走,李成举着了急,他去报告韩文焕,可否把刘伯龙拖出来打死。韩文焕说不行,房间内有自己人,怕误伤。刘伯龙不走,是在等他的警卫车。他的警卫车上有一排人,全部持冲锋枪。李成举很机警,他替刘伯龙打电话到八十九军军部去催,当他知道车子已经开出时,就走进房间来报告刘伯龙说:“报告军长,你的警卫车开出来了。” 刘伯龙这才起身告辞,何朝宗送他到房门口,张法乾和萧开训送他到礼堂后门的梯坎上。刘伯龙一行四人,李成举带着那个军士,一同进入礼堂。片刻之后,就听得啪啪几声枪响,接着是一梭子弹,刘伯龙当场被打死。 山下刘伯龙的警卫车刚到,听到山上枪响,大呼:“军长糟了!”一齐向山上冲,被山上的机枪压制着,上不来。与此同时,张涛率部在山下开始缴八十九军直属队的枪。刘伯龙被杀后,萧开训到礼堂去,看见刘伯龙仰面躺在地上,下腹有枪眼,左轮手枪不见了,皮鞋、军裤都被人脱掉 得知刘伯龙已死,他带去的警卫部队也只得缴枪,刘伯龙的尸首被拖到山后去,张涛请求谷正伦准许他买口棺材把刘伯龙埋掉,因为他毕竟是张涛的军长,谷正伦答应了。 刘伯龙死后,谷正伦开始写罪状,一共写了“克扣军饷,紊乱军政(指刘伯龙乱派师长和旅长),纵兵殃民,擅杀无辜”四条,并且以这四条作为谷正伦杀刘伯龙的理由,呈报行政院长阎锡山备案。

0 阅读:49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