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补贴没戏 销售说风凉话
买车补贴成泡影,销售“忽悠”真叫绝,原本兴高采烈的购车计划,硬生生被4S店的“套路”搅成了一地鸡毛。河南洛阳的姬女士,本想趁着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为自己添置一辆代步小车,谁曾想,补贴没捞着,反而被4S店的销售人员耍得团团转。原本看中低配车型,销售却极力推荐高配,声称有国家补贴可享,这让本就对新能源汽车动心的姬女士更是喜出望外。于是,她果断听从销售的建议,选购了高配车型,哪知交付完资料,补贴却被告知审核不通过,这不相当于多掏了两万块钱吗?这事儿搁谁身上,谁能不窝火?
原本以为是自己占了便宜,没想到是掉进了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同样是销售,同样是买车,这种遭遇并非个例,此前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过类似的经历。为了促成交易,销售人员往往会夸大宣传,甚至虚假承诺,用各种看似诱人的“优惠”、“补贴”来吸引顾客。而一旦顾客交了钱,拿不到当初承诺的优惠时,就会被告知各种理由,什么“政策变动”、“审核不通过”等,更有甚者,像这家4S店的负责人一样,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还回怼顾客:“让你跳河,你也跳吗?”这难道不让人感到心寒吗?这样推卸责任,不仅让消费者心寒,更是损害了整个行业的信誉。这哪是卖车,简直是卖“套路”,如此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商家已经不再专注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是绞尽脑汁研究如何用各种“话术”来忽悠消费者。
姬女士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消费领域的一些乱象。商家信誉缺失,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这种现象绝非个例,这起事件不仅仅是姬女士个人的烦恼,更应该引发整个社会的警惕和反思。消费者在面对推销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要仔细核实相关政策,切记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要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商家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不要让消费者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频频遭受这些“套路”的伤害。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真正买得安心,用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