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美国一药商放弃了数百亿美元的高额利润,将乙肝疫苗研发技术以七百万美元的超低价格转让给了中国,这究竟是他们大爱无疆,还是别有目的..... 20世纪70年代,一个不速之客悄然来到中国,它就是乙肝病毒。谁能想到,这个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病毒,竟在中国肆无忌惮地传播开来。 那时的中国医疗条件还很落后,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甚至连最基本的消毒措施都没有。共用针头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孩子打完预防针后,都感染上了乙肝病毒。病毒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到了80年代,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已经十分惊人。据统计,中国几乎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很多家庭不得不承受亲人患病、甚至死亡的痛苦。 更让人担心的是,婴幼儿感染的情况尤为严重。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往往难以康复。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迎来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军。 1992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更是触目惊心: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1.2亿!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形势,中国政府和医学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希望尽快研发出安全有效的乙肝疫苗。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研发工作进展缓慢,成果难以让人满意。 就在中国为乙肝疫情发愁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美国的医学专家们成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乙肝疫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还能够大规模生产。这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中国的科学家们也在努力研发乙肝疫苗,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他们的研究成果总是差强人意。虽然研制出了一些疫苗,但要么效果不佳,要么成本太高,根本无法在全国推广使用。这让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家属都感到十分焦虑。 相比之下,美国默克公司研发的乙肝疫苗就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而且生产成本低,可以大规模推广使用。对于渴望尽快控制乙肝疫情的中国来说,引进这项技术的意义重大。 中国政府决定派出代表团,前往美国与默克公司进行谈判。代表团成员都是医学界的精英,他们都深知这项技术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但他们也清楚,谈判的过程必然艰难,因为这关系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令人欣慰的是,谈判进行得比较顺利。默克公司的代表对中国代表团表示,他们愿意提供足够数量的乙肝疫苗,以满足中国的需求。这让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感到十分振奋,他们看到了合作的曙光。 但是,当谈到疫苗的价格时,双方却陷入了僵局。默克公司开出的价格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太高了,即使是富裕的家庭也难以承担。更何况,当时中国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他们根本无力支付这笔费用。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默克公司的总裁罗伊·瓦杰洛斯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表示,愿意以700万美元的超低价格,将乙肝疫苗的研发技术转让给中国。这个价格比默克公司最初的报价低了很多,也远远低于这项技术的实际价值。 瓦杰洛斯的决定在默克公司内部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许多高管认为,这简直是在"卖白菜",而且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瓦杰洛斯坚持认为,生命的价值远远高于金钱。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我的职责就是要拯救生命。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帮助中国控制乙肝疫情,挽救更多的生命,那么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提供帮助。" 罗伊·瓦杰洛斯的决定,无疑让中国代表团感到十分意外。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商人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真的像瓦杰洛斯所说的那样,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吗? 事实上,美国援助中国乙肝疫苗技术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一方面,这确实体现了美国医学界的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在医疗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其他国家解决医疗问题,展现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另一方面,这也是美国在华战略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腾飞,美国意识到,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通过援助中国乙肝疫苗技术,美国企业可以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先发优势,为将来的商业合作奠定基础。 此外,美国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技术领先带来的自信。虽然默克公司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了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就此丧失。事实上,美国医学界还掌握着更多先进的技术,他们有信心能够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当然,美国的决定也有一定的风险。700万美元的转让费,与乙肝疫苗技术的实际价值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这意味着,默克公司将损失数亿美元的潜在利润。但从长远来看,这也许是一笔划算的投资。通过这次合作,美国企业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声誉,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乙肝病毒会不会就是丑国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