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住在医院里的毛主席召见叶剑英:“军委的工作你交出去吧。”随后,陈锡联代替叶帅主持军委工作,多年后大家才知主席的深谋远虑和良苦用心。 叶剑英同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他的革命生涯跨越了六十余年,从青年时代的爱国热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卓越领导,叶剑英始终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和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的生平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动荡年代中不断探索、奋斗与胜利的见证。 叶剑英同志的革命之路始于青年时期。在那个国家内忧外患、社会动荡的年代,叶剑英立志追求真理,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他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积极参与了征讨桂系军阀的斗争,抗击陈炯明叛军,护卫孙中山脱险,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叶剑英的名字逐渐在国民革命军中传开,他的勇敢和智慧使他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名将,备受尊敬。 在参与创办黄埔军校的过程中,叶剑英进一步加深了对军事理论和实践的理解。这所军事学院不仅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也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摇篮。叶剑英在这里不仅锤炼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为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他在东征和北伐战场上的表现,充分展示了他的战略眼光和指挥才能,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坚力量。 然而,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和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叶剑英目睹了革命事业的挫折和共产党同仁的惨遭杀害。在1927年,面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反革命行动,叶剑英毅然决定通电反蒋,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决定标志着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从此,叶剑英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坚定不移地追求着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叶剑英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参与了长征,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在长征途中,叶剑英不仅在军事指挥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还在党内建设和士气激励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领导才能和坚定信念,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兵,使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强烈的革命意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剑英同志继续在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岗位上发挥着卓越的领导作用。他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参与制定和实施了许多关键的军事和政治决策,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叶剑英在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力量的增强方面,贡献巨大。他主张科技兴军,推动军事教育和科技研究,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叶剑英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致力于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他深知,只有强大的国防和稳健的经济发展,才能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他在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殚精竭虑,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1976年,叶剑英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就在此时,身患重病的毛主席却把他召至病榻前,吩咐他把军委的工作交出去。叶剑英虽然内心惊诧,但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他恭敬地服从了主席的安排。 随后,陈锡联接替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这一人事变动在外界引起了一些议论。不少人对陈锡联能否胜任如此重要的职务表示怀疑。诚然,与叶剑英那赫赫战功相比,陈锡联的资历尚显不足。但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英明的。 陈锡联虽然没有叶剑英那样显赫的军功章,但他为人谦逊,勤于学习。每当遇到拿不准的问题,他总是虚心向叶剑英请教,并多次表示自己只是暂代军委的工作,待叶帅身体好转就立即归还。 事实上,尽管叶剑英看似身体尚可,但繁重的军务已让这位年过古稀的老帅疲于应付。军委事务错综复杂,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毛主席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出于对老战友的关心,他才做出了这一安排,为的是减轻叶剪英的负担。 几年之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才逐渐理解了毛主席当年的良苦用心。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毛主席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和深谋远虑,将叶剑英调离军委一线,实际上是为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护这位忠诚的老战友。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叶剑英仍以大局为重,坦然接受组织的安排。他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情怀,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此生此世此身,无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