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毙!直接枪毙!”1979年,党中央抓捕了许世友儿子,许世友得知后大吼道。那么,许世友的儿子究竟犯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让许世友狠下心来要求直接将许世友枪毙呢? 1906年2月2日,许世友出生在湖北麻城县许家洼(今属河南新县许洼)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早年的生活艰辛困苦,使许世友深深体会到底层人民的疾苦。8岁那年,他有幸跟随一位拳师前往嵩山少林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习武生涯。 在少林寺的日子里,许世友刻苦练习,掌握了十八般武艺,甚至学会了轻功等高深技巧。这些技艺不仅锤炼了许世友的体魄,更磨炼了他的意志和品格。少林的严格训练和佛学熏陶,使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匡扶正义的信念。 当兵期间,许世友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然而,军阀混战的现实令许世友感到迷茫,他渴望找到一条真正为民谋利的道路。1926年,许世友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担任连长。同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被革命理想所吸引。 1927年,许世友离开部队返回家乡。8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许世友积极参加了黄安、麻城地区的起义,投身于推翻旧社会的革命洪流之中。1928年起,他在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致力于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 1932年,许世友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他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亲自担任队长。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毫不畏惧,多次击退强敌,四次负伤仍坚持战斗。许世友的英勇事迹鼓舞了广大红军将士。 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转移。许世友率领三十四团在漫川关与堵截的敌军展开激烈战斗。凭借卓越的指挥和顽强的意志,他为全军打开了一条突围的通道。战场上的生死考验,使许世友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 1933年,许世友参加了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的战役,随后升任红九军副军长兼第二十五师师长。在仪南、营渠、宣达等战役中,他统筹全局,运筹帷幄,为红军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反“六路围攻”中,他指挥了著名的万源保卫战。面对川军四个旅的轮番进攻,他率领部队坚守阵地三个月,利用近战和夜战的策略,击败了数量占优势的敌人。这场战役的胜利,有力地保卫了革命根据地。 1935年,许世友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踏上了长征之路。在川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他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参加了包座战役,成功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通道。随后,许世友随左路军南下,先后参与了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艰苦的行军和激烈的战斗,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见证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1936年4月,许世友出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作为先遣队的领导者,他带领全师负责侦察、开路和筹措粮草。面对险峻的地形和复杂的环境,他始终以大局为重,确保了部队的顺利前进。到达陕北后,他于年底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希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从此,许世友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中。 1979年,许世友与老友聂凤智在家中相聚。两位老战友的话题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各自的子女。许世友提起自己的儿子许建军,言语中满是自豪之情。他称赞儿子在部队工作勤恳,一心扑在事业上,甚至很少抽空向家里打个电话问候。 然而,聂凤智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异样的神情。原来,许建军因涉嫌某些问题,已经被有关部门抓捕,正在接受调查。 听到这个消息,许世友勃然大怒,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怒吼道:"抓得好!我马上就去向国家汇报。如果他真的给国家添了麻烦,该枪毙就枪毙,不用顾及我的面子!" 这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许世友虽然一向以严父著称,但如此狠心的话,却也是头一次听许世友说出口。 然而,当怒火稍褪,许世友心中却升起了一丝疑虑。他对自己的教育还是有信心的,儿子许建军从小就在许世友的严格管教下成长,按理说不会做出什么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许世友开始暗中打听许建军在部队里的一举一动,希望能找到儿子无辜的证据。 与此同时,许世友也在反思自己作为父亲是否有所疏失。他一方面担心儿子真的犯了错,给国家抹黑;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感到忏悔,认为没能把儿子教好,才会让他走上歧途。 就这样,在漫长的等待中,许世友始终没能等来儿子无罪释放的消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口中念叨的,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许建军。 站在父亲的墓前,许建军想起了这一切。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成为了父子俩永远的遗憾。他多希望父亲能够亲眼看到自己被证清白的一天,让父亲在天之灵能够瞑目。
“枪毙!直接枪毙!”1979年,党中央抓捕了许世友儿子,许世友得知后大吼道。那么
瀚霖学史
2025-01-20 16:42:01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