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上将许世友,突然下令南京长江大桥宵禁三天。这

趣叭叭 2025-01-20 16:37:04

1970年,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开国上将许世友,突然下令南京长江大桥宵禁三天。这突如其来的命令,让人们非常的疑惑,刚刚修建好的南京长江大桥,为什么要宵禁呢?难道是敌人又来犯了吗? 南京长江大桥,这座横跨中国最长河流——长江的桥梁,不仅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也见证了一个国家从困境中奋起的力量。大桥的建设始于1958年,历时近十年,在重重困难中完成了从蓝图到现实的华丽蜕变。 在建桥的过程中,最初的设想便是要为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通道,特别是解决当时长江两岸的交通瓶颈。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在这条河流上,渡船运输虽早已具备了一定规模,但每逢汛期,水位上涨、航运受阻,往往造成运输不畅,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尤其在1950年代末期,交通和运输依然是制约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 1968年9月9日至26日,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铁道部会同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上海铁路局以及大桥工程局等相关单位,组成了大桥验收交接组。为了确保大桥的质量和安全,组委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重载列车试验,测验钢梁及其结构是否达到了设计标准。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对桥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细致的测试,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钢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都达到了预期标准,经过检验后,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部分终于在9月30日顺利通车。这一时刻不仅是大桥建设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更是南京及长江流域人民翘首以待的历史性时刻。 通车当天,五万多军民齐聚大桥现场,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典礼,气氛热烈而庄重。这不仅是交通设施的投入使用,更是象征着新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一次巨大跨越。随着铁路桥的正式投入运营,南京至上海、南京至北京的交通时刻表得到了极大的优化,运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10月1日,上海铁路局正式接管了铁路桥,并开始了大桥的正式运营。凌晨3时,一列从福州开往北京的46次快车,成为了首列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客车。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大桥的铁路部分正式进入日常运营。 然而,大桥的建设并未就此结束。随着铁路桥的投入使用,南京市的公路桥建设也继续推进,直到1968年12月29日,公路桥终于竣工通车。此时,南京长江大桥已经完成了全线贯通,成为一座兼具铁路与公路交通功能的现代化大桥。然而,由于当时铁路配套工程尚未完全建成,铁路桥通车初期仍然只承担了30%的铁路货运量,余下的货运列车仍需依靠传统的火车轮渡渡江。这一问题直到1973年南京东站交付使用后才得以解决,5月5日,下关的火车轮渡正式停航,南京长江大桥彻底接管了长江上所有的货运交通。 大桥通车后,南京及周边的经济得到了显著促进。长江大桥不仅为南京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也极大促进了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随着铁路、公路、航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结合,大桥周边的工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1969年1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部分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桥梁的功能更加完善。同年9月26日,为了进一步检验大桥的质量和部队的战备情况,南京军区组织了80辆坦克和60多辆轮式车辆,组成编队,成功驶过南京长江大桥。坦克车队的通过,体现了大桥的坚固性和安全性,也为日后的军事运输提供了保障。 1970年12月的一个深夜,南京城突然陷入一片寂静。一向车水马龙的南京长江大桥上,此刻空无一人。这座刚刚建成不久的大桥,竟然在一夜之间被宵禁了三天。消息传出,顿时引起了人们的疑惑和猜测。大家纷纷议论纷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是敌人要来犯了吗?还是说大桥出现了什么重大问题?种种猜测甚嚣尘上,但没有人知道真相。 其实,这一切还要追溯到12年前的1958年。那一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与我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会谈中,我国领导人向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苏联能在核潜艇技术上给予我国一些支持和帮助。然而,赫鲁晓夫却对此置若罔闻。 从那时起,我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攻克核潜艇发射导弹这一关键技术,我国科研人员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他们决定先在陆地上进行导弹发射试验,积累经验,为后续的水下发射做准备。经过反复试验,他们终于在陆地上成功发射了导弹,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水下发射导弹与在陆地上发射有着本质的区别,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大得多。如何确保导弹在水下发射时不会撞毁核潜艇,这是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为了合适的试验场地,钱学森等科学家提出,不如就在南京长江大桥上进行试验。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方案,却得到了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的大力支持。许世友当即表示,只要是为了国防事业,宵禁大桥三天又算得了什么。于是,在许世友的坚决支持下,这个方案得以付诸实施。

0 阅读: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