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陈锡联晚年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唯一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94年徐向前元帅的

墟史往事啊 2025-01-20 16:36:37

开国上将陈锡联晚年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唯一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94年徐向前元帅的铜像在太原的落成仪式上。 陈锡联,这位开国上将,早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那时的陈锡联还是个孩子,他常常在家乡附近的大山里放羊、打猎,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手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据史料记载,陈锡联曾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机敏。当时山里土匪横行,经常骚扰村民。年少的陈锡联挺身而出,凭着一股子勇气和智慧,带领村民击退了土匪的骚扰,保护了乡亲们的安全。陈锡联的勇敢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大家都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 然而,家乡的贫困和动荡的局势,让陈锡联意识到,他再也不能在这小山村里安稳度日了。1933年,19岁的陈锡联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离开家乡,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他毅然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伴他成长的大山,踏上了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征程。 到达陕北后,陈锡联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他勇敢机智,屡建战功。很快,他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赏识。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锡联被选拔为时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徐向前的警卫员。自此,陈锡联与徐向前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40年冬,115师在山西省昔阳县一带与日军激战。一次战斗中,徐向前与部队失去了联络,处境异常危险。陈锡联得知后,主动请缨寻找师长。他冒着敌军的炮火,在林中搜寻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徐向前。当时师长已饥寒交迫,陈锡联赶紧搀扶师长,给他喂了几口干粮,这才把他背回了部队。此后,徐向前常常对人说:"陈锡联同志,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陈锡联与徐向前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和生死之交。这份情谊,是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是在枪林弹雨中淬炼出来的。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陈锡联一样勇敢无畏的革命先驱,我们的革命事业才能够冲破重重阻碍,迎来最后的胜利。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将领,陈锡联并没有选择退居二线,而是继续跟随他的老首长徐向前,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在之后的岁月里,这对患难与共的战友,一起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 到了晚年,功成名就的陈锡联同志却过上了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生活。他没有把时间都花在应酬、会议上,而是重新拾起了少年时代的一个爱好——钓鱼。据当年照顾陈老的工作人员回忆,老人家只要一有空,就会拿着鱼竿,到京郊的河边、湖畔去钓鱼。那时,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河边,等待鱼儿上钩。陈老一坐就是大半天,十分专注。久而久之,他的钓鱼技艺日益精湛,常常满载而归。为了和志同道合的钓友切磋技艺,他还参加了不少钓鱼比赛,收获颇丰。陈老的家中,陈列着他多年来在钓鱼比赛中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牌。 在陈锡联将军的家中,有一件"宝贝"让他视若珍宝,那就是客厅里悬挂的一幅毛主席画像。这幅画像自1973年悬挂至今,从未离开过墙壁。照料陈老起居的工作人员曾提出要把这幅陈旧的画像换下来,却被老人严词拒绝。他语重心长地说:"这幅主席像,可不能动。它见证了我们几十年的奋斗历程。谁也不能把它摘下来,除非我先走一步!"老一辈革命家对主席的无限忠诚,由此可见一斑。 晚年的陈锡联很少出席公开场合,他更喜欢在钓鱼等休闲活动中享受人生的闲适。然而,在1994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陈老,却为了一个特殊的理由破例了一次。那一年,他的老首长、生死战友徐向前的铜像,在山西太原落成。尽管此时的陈锡联已经年近八旬,身体也大不如前,但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仍然执意要去参加铜像的落成仪式。在亲友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陈老语气坚定地说:"徐帅是我的救命恩人,在战争年代救过我的命。今天,哪怕是拼上这条老命,我也要去见老首长最后一面!" 1994年4月,陈锡联果然出现在了太原,出现在了徐向前铜像落成仪式的现场。望着熟悉而又威严的铜像,陈锡联热泪盈眶。他的脑海中,一幕幕往事浮现:攻打阳明堡、千里跃进大别山、挺进大西北......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仿佛就在昨天。如今,造就了这段历史的大多数人都已经不在了,只有他们的精神长存。陈锡联在徐向前的铜像前久久伫立,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
  • 2025-01-20 20:09

    “到达陕北后,陈锡联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小编,你姥姥可真没教你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