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052D型驱逐舰被誉为我国海军的技术结晶,以卓越性能受到赞誉,但在国际市场上却未能占据重要位置,引发了人们对其未能广泛出口的好奇。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频繁活动,给中国海军造成巨大压力。当时,中国军工基础薄弱,因此优先选择引进技术,再进行自主研发。052C型驱逐舰在此背景下诞生,为中国海军首次带来了区域防空能力,标志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进步。
紧接着,052D型驱逐舰作为052C的升级版问世。它在雷达、武器和电子设备方面进行了全面提升,配备了346A有源相控阵雷达、64单元垂直发射系统,以及鹰击-18反舰导弹和海红旗-10防空导弹,使得驱逐舰的作战能力显著提升。此外,052D型具备一定的反潜能力,使其成为一款“海上多面手”。
2014年,052D型首舰下水,此后多次出现在国际军事展会上,吸引了如沙特、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关注。但是,它始终未能实现批量出口。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海军对052D型极为重视,作为7500吨级的主力驱逐舰,它的体量和配置超出许多国家的实际需求和预算。许多国家只需2000-4000吨级的护卫舰即可满足日常需求。而那些有意向购买大型驱逐舰的国家,要么具备自行建造能力,要么是美国的盟友,倾向于购买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因此,052D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低。
尽管如此,052D型在中国海军中地位举足轻重。由于055型驱逐舰和航母数量有限,这38艘052D承担着保护远海疆域的重要任务,其战略价值不可估量。中国还在积极拓展军贸市场,推出了基于052D简化版的5000吨级驱逐舰,以迎合中等规模海军的需求。
无论未来052D型能否出口,它在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不可替代,犹如钢铁长城般捍卫着祖国的海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