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希,这位在中国广为人知的物理神童,12岁以572分的成绩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7岁前往美国深造,23岁时成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然而,尹希如今选择在美国扎根,并提出“科学无国界”的论点,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人们开始思考:为何这个曾是国家骄傲的人才,却成了“别人家的栋梁”?
尹希从小天赋异禀,9岁时就进入北京八中的超常实验班,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去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哈佛,他展现出了强大的科研能力,最终打破常规,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的一句“美国再乱我也不会回去”,让原本励志的故事多了些许复杂性。
尽管有人强调科学无国界,但现实中,科学技术始终与国家利益、民族命运紧密相连。钱学森当年回国之路的艰难、日本禁止接待中国航天专家、华为的芯片受限等实例,无不揭示了科学在国界面前的无奈。尹希的选择,或许是在这复杂背景下作出的。
而与尹希不同,90后青年才俊李柘远的故事充满了家国情怀。他曾获得保送清华大学的资格,但他大胆放弃,选择挑战耶鲁大学,最 终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入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在耶鲁和哈佛商学院的学习经历,让他在不到30岁就登上了福布斯精英榜。然而面临无限发展前景,他选择了回国,把心血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李柘远创立“LEO品牌”,推广高效学习策略,并将心得写成《学习高手》一书,实用且通俗地帮助更多学子。
两位天才截然不同的选择,折射出在全球化时代中个人与国家、科学与国界的复杂关系。面对国外的吸引力,与其羡慕,不如学习李柘远的实用精神,把国外的知识和经验带回国,助力本土发展。这种选择,也许更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