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被判死刑的李才坤戴着手铐,面对媒体记者,用力掀起外层囚衣,露出写有字迹的背心“喊冤 ”。 然而,这桩案件的背后真相,却揭示了一个人从警察蜕变为杀人犯的曲折路径。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2012年的夏天,这一年,深圳市龙岗区龙新派出所接到一通报警电话,报警人班统影声称自己在龙岗街道南联天桥附近遭到抢劫。 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却发现并没有发生任何抢劫事件,经调查,班统影醉酒后恶意报警,只是为了取乐。 他的行为被定性为谎报警情,警方对其处以拘留五日并罚款200元。 事情似乎就此告一段落,但这通虚假报警电话却引发了一连串后续事件,当班统影被带到派出所处理时,他的堂兄班统陆赶来试图“救场”。 班统陆是一个无业游民,身上纹满刺青,过去因打架斗殴服刑五年,他在派出所对警方恶语相向,甚至威胁道:“你们敢动我弟弟,等我出来,有你们好看!” 这种嚣张跋扈的态度让所有在场的警察都感到不快,但由于没有确凿证据,警方只能将班统陆批评教育后释放。 这场看似普通的纠纷却在李才坤心中种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他多年来勤勤恳恳,却始终没有获得晋升。 面对班统陆的挑衅,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冲击,他认定,像班统陆这样有前科、态度嚣张的人,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清除”这种威胁,但法律并没有赋予他这样的权力。 几天后,李才坤做出了一个令他人生轨迹彻底改变的决定,他找到一名此前因违法行为被他掌握把柄的女子黄小现,要求她配合自己伪造一场抢劫案。 李才坤向黄小现许诺,如果她按照自己的指示报警,他可以既往不咎,还会给予一定的报酬。 在李才坤的指挥下,黄小现假称自己被抢劫,并将班统陆指认为嫌疑人。 2012年7月1日晚,李才坤将班统陆带至深圳龙岗区爱南路一处偏僻地点,借口讨论班统影的事情,让班统陆在路边等候。 随后,黄小现按照事先的安排报警,声称自己被抢了一枚金戒指。 李才坤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面对毫无防备的班统陆,他开枪击中其头部,班统陆当场死亡。 李才坤处心积虑,把预先准备的金戒指、匕首放置于班统陆的身上,营造 “持刀抢劫” 假象,紧接着向派出所汇报击毙 “持刀劫匪”。 案件一度被视为一次成功的执法行动,龙新派出所甚至准备为李才坤申报二等功。 天网恢恢,黄小现因害怕被牵连,在警方的进一步调查中选择坦白,她供述了李才坤指使她伪造案情的全过程。 随着尸检结果披露,案件真相大白:班统陆死亡时毫无防备,所谓“抢劫”实则是李才坤精心策划的骗局 。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李才坤的行为被定性为故意杀人。 2013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了一审审理,在庭审中,李才坤试图翻供,声称自己没有故意杀人,而是在紧急情况下误杀班统陆。 他的辩护律师甚至提出他有精神病史,试图减轻罪责,司法鉴定结果显示,李才坤案发时精神状态正常,具有完全的行为控制能力。 庭审期间,李才坤的举动备受关注,他在法庭上多次情绪失控,掀开囚衣露出写有“冤”字的背心,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案件的事实,法院最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一些人认为,李才坤试图清除社会威胁,是“为民除害”; 但更多人认为,执法者的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滥用职权的行为绝不能被纵容。 公众对于执法权力与社会责任的讨论,成为这起案件带来的重要思考。 这场悲剧不仅终结了李才坤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 李才坤的家人为争取受害者家属的谅解,支付了巨额赔偿,而班统陆的家属失去了亲人,生活陷入困境。 这些结果警示人们,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任何人都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 李才坤案件的真相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执法者的职责是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而不是成为“法律之外的法官”。当一个人试图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发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更深的泥潭。 这是一次代价惨痛的警示,也是一面映射社会问题的镜子。
2013年,被判死刑的李才坤戴着手铐,面对媒体记者,用力掀起外层囚衣,露出写有字
疾冰预防说
2025-01-19 17:12:08
0
阅读:846
看彼岸乱的妙
如果正文所述是事实,那么,应该严惩它个"造"事者。执法犯法,危害极大,不可姑息养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