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李隼对主持人说:“张怡宁作为一个女人,我觉得她挺亏的。”主持人不解:“为什么这么说?”
李隼解释说:“我带她的时候,她才13、14岁,还没有发育,她的整个成长历程,我太清楚不过了。”
李隼是张怡宁的教练,张怡宁13岁进国家队,李隼就一直带着她。
在技术上教她打球、传授经验;在生活中悉心照顾她,像父亲一样疼她爱她。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见证了张怡宁的成长,从籍籍无名到世界冠军,每一步都走得非常不易。
他觉得张怡宁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乒乓球,在乒乓球生涯中获得成就的时候,同时也失去很多同龄人的快乐。
所以他觉得张怡宁作为一个女人很吃亏。
当运动员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小就要开始训练,没日没夜地练;从小就要面临残酷的竞争,不敢有一丝的怠慢与放松。
而且在训练的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体重,不能随心所欲地吃喝。
整个青春年华都在训练场度过,连家都很少回,身边除了一起训练的伙伴,也没有多少朋友。
运动员的伟大,就是能忍受得了训练的苦累,与生活的单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所以冠军的每一块金牌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汗水与苦累的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