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桂林被官媒点名批评,措辞非常严厉。而正是因为这,桂林开始治理污染,环境得到改善,漓江得以恢复清澈见底的景象。 1979年2月,《光明日报》发表《拯救桂林》的调研文章,对桂林日益严重的污染深表忧虑。 1980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以桂林为戒》短评和《还我美好山河——桂林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亟待加强》的调查报告。 那么,当时的污染是什么?到底有多严重?我查阅了这几篇文章。当时反映出的情况主要是工业污染和人为破坏严重。 一是漓江水质污染严重;二是废气、废渣污染突出;三是园林风景、文物古迹遭到严重人为破坏;四是漓江两岸青山被炸山取石、挖防空洞,地貌、岩洞和山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其严重程度,文章有一段描述:漓江江面漂着五彩斑斓的浮油、泡沫,水质混浊。有的江段一边青,一边黑,形成了“鸳鸯江”。 随后,桂林市开展了治理污染工作。关停并转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工厂,漓江水质和桂林空气质量逐年改善。我八十年代初期在桂林上学,曾在訾洲游泳,已经没有文章所描述的情况了。 我有些疑问,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初期,官媒严厉批评桂林因发展经济而造成的污染问题,有什么背景?当时被关停并转的工厂有哪些?知道内情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