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调和营卫——桂枝汤 (桂枝+白芍、 生姜+大枣)
02.分经论治——九味羌活汤 (外有风寒湿, 内有蕴热)
03.温病初起——银翘散 辛凉平剂
04.风温初起——桑菊饮 辛凉轻剂
银翘散与桑菊饮有5味共同的药:
连翘 桔梗 甘草 薄荷 芦根。
「草根梗翘➕薄荷」
05.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
06.目痛、鼻干眼眶痛——柴葛解肌汤 (外有风寒、内有郁热)
07.逆流挽舟——败毒散
08.峻下剂——大承气汤——痞满燥实
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09.轻下剂——小承气汤——痞满实
燥证未具而痞满较轻者
10.缓下剂——调胃承气汤——燥实
11.攻下冷积——温脾汤
(四逆汤+调胃承气汤+人参、当归)
(大黄“去性存用”)
12.脾约证——麻子仁丸 (大便干、小便频数)
13.寒热平调——半夏泻心汤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14.透热转气——清营汤 (银花、连翘、竹叶)
15.苦寒直折——黄连解毒汤 三黄+栀子(一味清三焦)
16.以泻代清——凉膈散 (上中二焦)-清上泄下
17.大头瘟——普济消毒饮 火郁发之 升麻、柴胡
18.疮痈之圣药,外科之首方——仙方活命饮 阳疽
19.阴疽——阳和汤
20.肝火犯胃——左金丸 连:萸=6:1
21.阳伏阴分——青蒿鳖甲汤——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丹皮:无汗骨蒸
22.回阳救逆——四逆汤 生附子
23.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
24.表里俱实——防风通圣散
25.升阳举陷、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
26.补—润—敛——生脉散 止汗
27.以补为固——玉屏风散 自汗 防风:入脾而走表
28.自汗、盗汗并见——牡蛎散 小麦:入心经
29.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 盗汗
30.血虚发热——当归补血汤(25)黄芪:当归=5:1 补气生血
31.脾不统血——归脾汤
32.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 复脉 虚劳肺痿 咳吐浊唾涎沫
33.虚热肺痿——麦门冬汤
34.阳中求阴——左归丸 纯补无泻
35.阴中求阳——右归丸 纯补无泻 命门火衰证
36.滋阴降火——大补阴丸
37.喑痱——地黄饮子 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 引火归元 阴阳同补 菖蒲远志:开窍化痰
38.上实下虚——苏子降气汤 实:痰涎雍肺 气逆不降 虚:肾阳不足 肾不纳气
39.胃虚痰阻气逆证——旋覆代赭汤
40.下焦蓄血证——桃核承气汤 瘀热互结下焦
41.下焦蓄水证——五苓散 桂枝:温阳化气
42.缓消癥块——桂枝茯苓丸
43.肝火犯肺——咳血方
44.肠风脏毒——槐花散 风热湿毒便血
45.甘苦合用-、刚柔并济--黄土汤 脾不统血便血
46.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消风散 风疹 湿疹
47.脑部热痛,面色如醉——镇肝熄风汤 类中风
48.阴虚风动——大定风珠 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
49.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 肝热生风证 高热不退
50.温燥——桑杏汤 凉燥——杏苏散
51.温燥重证——清燥救肺汤
52.表里同治、散收并用——小青龙汤 温化寒饮固定配伍:姜辛五味法
53.桂枝汤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祛邪扶正、阴阳并调
54.水热互结证——猪苓汤
55.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十灰散
56.六郁——越鞠丸 气血痰火湿食 五郁消而痰自消
57.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58.脏寒蛔厥证——乌梅丸
59.憎寒壮热1)败毒散+无力
60.憎寒壮热2)防风通圣散+热结便秘
01.三参——天王补心丹:人参、丹参、元参
02.三仁——
三仁汤: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千金苇茎汤: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03.三子——三子养亲汤: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
04.三甲——大定风珠:龟板、牡蛎、鳖甲
05.二地——百合固金汤、当归六黄汤、大秦艽汤
06.二活——败毒散、大秦艽汤、羌活胜湿汤
07.二术——完带汤、当归拈痛汤
08.二蓟——十灰散
09.二乌——小活络丹
10.二冬——天王补心丹:天冬、麦冬
11.二胡 ——败毒散:前胡、柴胡
12.二苓——猪苓汤、五苓散:猪苓、茯苓
13.苏子、苏叶——苏子降气汤
14.木通——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导赤散
15.通草——当归四逆汤
16.炮姜炭——阳和汤
17.高良姜——天台乌药散
用户13xxx03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