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位中将去基层视察,当地的同志很重视。当听说了首长腿脚不好,当地的同志作出安排,新建了厕所。中将视察完毕后,看到厕所门口安排了警卫,还贴着“首长专用厕所”的纸条。 那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王辉球中将按照组织安排,来到基层单位视察工作。 这位在战火中走过来的老革命,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依然保持着一贯的雷厉风行作风。 消息传到基层,当地干部格外重视。 他们了解到王辉球将军在长征途中曾经负伤,导致腿脚不太方便。为了体现对首长的关心,当地同志连夜组织人手,在办公区临时搭建了一间新厕所。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要让首长工作方便,也要让首长感受到基层的热情。 第二天一早,眼看视察工作已近尾声,王辉球在办公区散步时,注意到一处看起来很新的建筑。 这个看似庄重的场所,只是一间贴着"首长专用厕所"标识的建筑。 更让他震惊的是,厕所门口还特意安排了警卫把守。 这种做法,在王辉球看来简直是大错特错。 王辉球当即指出,这种做法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他强调,作为人民的干部,怎能搞特殊化? 一个厕所,本应是最平常不过的公共设施,却因为过分的"体贴",反而成了干群关系的阻碍。 在王辉球的坚持下,警卫被撤走了,门上的红纸条也被撕掉。这间本来要作为"专用"的厕所,改成了所有人都能使用的公共设施。这个看似小小的变化,却体现了一位老革命对群众路线的坚持。 这件事很快在基层传开。人们谈论的不是这个厕所的去向,而是一位中将首长对待群众的真挚感情。在他们看来,正是这种不搞特殊、不摆架子的工作作风,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地方。 王辉球的一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以忠诚和坚定的信念,践行了共产主义理想,为空军及整个军队的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早年投身革命到离职休养,他以务实的作风和卓越的能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军事政治篇章。 1956年,王辉球参与了《空军政治工作经验选编》的纲目拟定和书稿的审稿定稿工作,为空军总结政治工作经验开创了先河。他倡议设立空军政工研究室,并创办了《人民空军》杂志,这一成果后来发展为《空军报》,为宣传空军建设经验和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这些努力不仅加强了空军的政治教育,也为后来的空军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7年,空军与防空军合并,王辉球继续担任政治部主任。他以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高效的组织能力,推动了两军的融合,确保了政治工作的顺利过渡。这一时期,他不仅关注空军内部的政治建设,还积极参与全国军队政治工作的协调与发展。 1959年初,王辉球到广州出席全军政工会议,会议结束后,他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乡万安。 在这短暂的三天时间里,他重温了少年时期的记忆,也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事业对人民的意义。 这次回乡,不仅是一次情感上的回归,也成为他继续投身政治工作的动力。 1960年,王辉球被任命为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此时,他已成为空军政治工作的核心领导者。在担任政治部主任期间,他以全面的视野和扎实的工作,推动了空军政治建设的系统化和制度化。 他担任此职务长达四年,是空军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政治部主任。 1965年,王辉球刚从基层返回北京,却主动报名参加了湖南两个最艰苦发运动。 他带领空政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调查基层情况,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 这次参与不仅展现了他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也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 1968年,王辉球被任命为空军政委,并在1969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这一阶段,他在空军政治建设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带领全军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 1975年,他被任命为沈阳军区政治委员,为军区的政治和军事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1976年,王辉球改任军区顾问组副组长,退居二线。即便在半退隐状态,他仍然关心军队的政治工作,并为军队的稳定发展提供建议。 1978年,他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继续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 1981年,王辉球正式离职休养,结束了他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他的工作和成就不仅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也赢得了广大官兵的敬重。 1988年,他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这是对他一生奉献的最高褒奖。 王辉球的经历不仅是一个军事政治领导者的个人史,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队政治工作不断发展的缩影。 他的故事提醒后人,无论身处何种复杂的环境,坚持信念、勇担责任、脚踏实地,都是成就伟业的重要品质。 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王辉球的名字将永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建设紧密相连。他的贡献不仅是空军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